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曼生十八式"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曼生十八式捐赠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3年 第19期 124-125页
“陶冶性灵”——宜兴紫砂全国巡展期间,此次活动主办人、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向各城市博物馆捐赠由他亲自参与设计并制作的“曼生十八式”一套,旨在让更多的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领略紫砂艺术的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曙君:“曼生十八式”的再创作
收藏 引用
《东方收藏》2018年 第8S期 28-31页
作者:李自涌不详 
清代中期,紫砂壶业无创新可言,只摹旧制,或上彩加釉,或镶金包银,全落俗套,技艺亦一代不如一代。这时,在溧阳为官的'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号),以其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了紫砂壶的造型样的设计,其主要特点是完全脱离原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曼生十八式”的再创作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年 第10期47卷 61-61页
作者:应春兰江苏宜兴214221 
笔者在创作中更为注重紫砂壶内涵的展现,将古朴的造型设计得更为精致、细润。从壶的改良到创作,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一件作品的创作,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壶的典雅、风韵,文人风采更渗透出文化艺术的精髓,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紫砂光货的光素美——以曼生十八式“石扁壶”为例
收藏 引用
《江苏陶瓷》2014年 第4期47卷 38-38,41页
作者:徐卫民宜兴214221 
紫砂光素器自宋代问世以来,历经元、明、清、民国紫砂艺人们的开掘与提炼,逐步演变成为一种既实用、又具备艺术价值的陶器。以宜兴日用紫砂壶为例,早期经过诸如供春、时大彬、陈、杨彭年、陈鸣远、邵大亨、陈寿珍、顾景舟等艺术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壶撷英录
收藏 引用
《创意与设计》2013年 第5期 72-76页
作者: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在清中期的紫砂壶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陈与杨彭年合作所制的壶,这种由陈设计,由杨彭年制作,再由及其友人题铭的砂壶被称为"壶"或"壶",由于其造型简洁,制作朴雅,铭文富有内涵而深受历代画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紫砂“石瓢提梁壶”之美学探析
收藏 引用
《江苏陶瓷》2014年 第4期47卷 40-41页
作者:朱永强宜兴214221 
"壶"由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陈设计、杨彭年制作。陈在离宜兴不远处的溧阳当过县令,这期间陈与杨彭年有过十分密切的合作,这种设计稿最后定型为十八种样,这就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曼生十八式"。&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壶造型对紫砂创作的启迪
收藏 引用
《中国陶瓷工业》2009年 第6期16卷 56-57页
作者:韦钟云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214200 
对清代陈对紫砂壶的造型设计方面所作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合笔者从事紫砂壶造型设计的经验,阐述了造型对紫砂壶造型设计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多路思考"这样一种创新思维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谈紫砂壶作品《壶》的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年 第12期57卷 153-153页
作者:周萍江苏宜兴宜兴214221 
紫砂壶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紫砂艺术作为一门传统的纯手工工艺的艺术形发展至今,离不开的是“人”。人是拥有独立思考与行为的个人,每个人的想法各不相同,放在紫砂壶之中,也就造就了无数经典的紫砂壶作品。谈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井”风月 一“栏”无遗——《风月井栏壶》创作谈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年 第10期55卷 40-40页
作者:许丹青江苏宜兴214221 
《风月井栏壶》以曼生十八式的井栏壶为形,弧线构成柱体,意趣盎然;比例担当的壶嘴微微胥出,斜斜向上,略微呈水平状;耳形的壶把,弧度圆滑,在把的中间点稍微下沉,呼应微扬的壶嘴,悠扬的气势仿佛一气呵成;嵌盖平缓,与身合融,嵌盖设计,气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