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曾文清"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镜像互补的艺术张力——论曹禺戏剧人物描写中镜像互补的剧场性张力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8年 第3期 78-83页
作者:周桂华绍兴文理学院 
在戏剧中,舞台所展示的人生只是人物整体人生中的一段或一个方面,所以,舞台上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破碎的、残缺的,舞台展示的直观形象只是人物完整形象的一部分。但剧作家必须想方设法使戏剧人物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在受众面前。因为,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北京人》中的两个世界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5年 第11期 31-33页
作者:周引莉 
有一些学者把《北京人》誉为“曹禺剧作的艺术高峰”,认为其在艺术上超过了《雷雨》,笔者也深有同感。《雷雨》主要占了情节的优势,而《北京人》虽然在情节上没有《雷雨》那么戏剧化,但其思想及艺术都呈成熟之势。曹禺在《北京人》中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被爱·无爱──曹禺剧作爱情表现形态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4年 第4期10卷 97-103页
作者:陈广录 
在曹禺为数众多的优秀剧作中, 有相当部分以爱情为题材, 其在剧作中的情爱表现具有独立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曹禺以构建错综变幻的情爱冲突著称于世, 他的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其爱情表现的形态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型: 爱, 被爱, 无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北京人》中象征形象的运用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6年 第4期 60-61页
作者:刘军谊 
威克纳格曾经说过,艺术风格的形成来自于'运用语言的手段和方法'.这种手段和方法打上了艺术家极强的个人烙印,体现了艺术家独特的艺术个性.曹禺的就集中体现了作家丰富的象征性表现手段的运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人》与《樱桃园》的契合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 第2期 79-80页
作者:杨中举山东临沂教育学院 
契合,或叫亲和,汉语辞典释为“相符”、“意气相投”.在世界文学研究领域中,它是一种常见而有趣的艺术现象,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家之间在创作上的相符或姻亲关系,它不是两个作家创作中简单的类似、相近,也不单纯指B作家接受了A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年悲情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98年 第1期 63-64页
作者:余杰 
1996年12月13日,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大师曹禺逝世了,他的晚年是祥和平静的,却又是激荡起伏的。他看见了许多事物,一些人的面孔骤然一亮的场景,但是他说不出,在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孤独的,灵感就像胡地八月的狂风,时时来侵袭他空旷的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雷雨》到《北京人》——曹禺前期剧作风格转变论
收藏 引用
《新疆社科论坛》1991年 第6期 28-38页
作者:张凤武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曹禺的话剧创作无疑是独领风骚、别开生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流派之一。和古今中外优秀剧作家一样,曹禺的剧作风格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我们把曹禺的话剧创作分别以解放前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弥留之际
收藏 引用
《剧本》2010年 第9期 24-45页
作者:田本相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 华文戏剧节委员会 
人物:曹禺,薛夫人,郑秀,方瑞,李玉茹,巴金,女儿(曹禺有四个女儿,分别是万黛、万昭、万方、万欢)。曹禺剧作中人物:仇虎,周冲,鲁四凤,方达生,陈白露,觉新,瑞珏,曾文清,愫方,曾瑞贞,姑乙、姑甲,周朴园,鲁妈,蘩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曹禺戏剧中的讽刺手法初探
收藏 引用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2期15卷 29-34页
作者:刘家思江西省宜春师专科研处336000 
凡中外优秀的艺术大师,都不会拘泥于传统和囿于自身狭小的天地,而是呈一种开放的态势,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以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来造成自己丰富厚实深邃的艺术大厦曹禺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戏剧中的讽刺手法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曹禺作为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曹禺与《北京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收藏 引用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 第1期13卷 48-53页
作者:赵陆平 
《北京人》剧作创作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作家早年的家庭生活经历和经验过的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熟知人物,并从中筛选和提炼牵动他心魄的人物作为艺术创造的生活原型,创造出了曾文清、愫方、思懿等富有个性化恃征和典型意义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