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曾昭娟"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津门曾昭娟——评剧擎旗人(二)
收藏 引用
《天津档案》2009年 第5期 68-69页
作者:甄光俊天津艺术研究所 
曾昭娟从艺至今已有24个年头.她演过的剧目有几十出之多。然而。多年来她所追求的是尽早走出“描红”阶段.争取多排多演能够发挥个人创造能力的新戏.尝试自己不尝试过的角色。她认为,真正的戏曲艺术家,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剧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其实我和冷月芳很像”——当代评剧大师曾昭娟独家专访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0年 第6期 10-12页
作者:孟文玉咸宁市诗词楹联学会 
曾昭娟要来武汉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就很兴奋。作为戏剧专业的学生和戏剧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对她是仰慕已久。我知道她师从著名评剧艺术家花淑兰,是当前评剧界数一数二的当家大青衣,堪称色艺双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曾昭娟——中国评剧新生代的领军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8年 第12期 12-12页
作者:王蕴明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际会着中国新文化运动诞生的评剧艺术,百年间,这是一个由初刨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在其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涌现了一批各具标帜性的表演艺术家,如创始人成兆才,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的白玉霜、小白玉霜、新凤霞、花淑兰、韩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曾昭娟:用生命活力创造艺术奇迹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8年 第12期 13-13页
作者:李庆成 
具有评古论今、平易近人、紧随时代、体察民心特点的评剧,近百年来创作演出了《杨三姐告状》、《秦香莲》、《花为媒》、《刘巧儿》、《小女婿》等一大批优秀剧目,涌现出了成兆才、筱白玉霜、新凤霞、花淑兰等诸多名家大师;近30年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曾昭娟和她的评剧《红高粱》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5年 第9期 14-14页
作者:罗怀臻 
曾昭娟和她的评剧《红高梁》的评价,我想不应该仅局限于习惯的标准,而应该将其放在中国戏曲艺术的整体发展进程中加以考量。当下戏曲人,在强调对传统戏曲技艺技巧技能继承的基础上,还要不要鼓励一种有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整体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收徒 王晓凌、王馨苹、小灵玉拜师在津举行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4年 第1期 25-25页
2013年12月21日,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白玉兰“主角奖”获得者、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昭娟首开山门,在津喜收三位新徒王晓凌、王馨苹、小灵玉。曾昭娟是评剧花(淑兰)派名家,她嗓音纯正甜美,音域宽广,她的表演受到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性的深度开掘与呈现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3年 第9期 14-16页
作者:薛若琳 
天津评剧院创作演出的《赵锦棠》,在2012年第八届评剧节上,荣获金奖榜首,为这届评剧节勾画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主演二度梅获得者曾昭娟名声大振,从她《凤阳情》、《寄印传奇》到《赵锦棠》三部曲的艺术长廊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中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曲戏”的“三跨越”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8年 第12期 10-11页
作者:康式 
日前赴津观摩曾昭娟担纲主演的《寄印传奇》,又参加了由《中国戏剧》杂志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曾昭娟表演艺术研讨会”,感受非常多。就小的表演艺术而论,我脑子里浮现出近十几年来看过的由她主演的三出新戏,一个命题便自然涌了出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她携评剧又南来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9期 20-21页
作者:刘连群 
曾昭娟就要带着她所挚爱并倾注了全部青春活力的评剧,跨过长江,赴上海等地演出了.江南观众将会从她身上领略评剧艺术的绚丽与浓烈,也会通过评剧认识曾昭娟,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对此我深信不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评剧发展承担一份责任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4年 第9期 19-19页
作者:廖奔 
凤阳乡间,菜花飘香.一位天真烂漫的农家姑娘,在无拘无束的自然天地里,在活泼欢快的乡歌村舞中,长成为一朵绚丽的菜花.这就是曾昭娟在评剧《凤阳情》里扮演的女主角,未来的马皇后的本色登场, 一下子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