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木口木刻"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被铁笔激活的生命灵性——浅谈尧冰的木口木刻创作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4年 第4期 104-105页
作者:黄芸芸不详 
夜色深邃,自贡人民公园半山坡小楼的窗户里总是透着昏黄的灯光,给寒冷的冬夜平添些许微温。灯光下,女版画家尧冰仍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着她的木口木刻创作探索。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深夜甚至更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木口木刻艺术语言的特殊视觉表象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6年 第7期 250-页
作者:蔡家祥广西艺术学院 
木口木刻版画,是从欧洲兴起的一种造型艺术,虽然也是用点、线、面所组成的黑、白、灰来营造画面,但是,从视觉表象上有着与其它绘画用的点线面构成画面效果不同的特殊意味。这种特殊意味主要体现在,刻刀在板上驰过之痕而产生的刀味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眼中的木口木刻版画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0年 第6期 22-22页
作者:黄淑霞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木口木刻是一种凸版印制技术,在版画的创作中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它的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后来,在中西方艺术家对木口木刻的创作加以丰富的情感理念和独特的创作方法,使其成为艺术研究的重要门类,在新时代下得以更加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岘插图《百花齐放》与“木刻民族形式”的争鸣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2年 第6期 134-151页
作者:艾姝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历史学系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对“木刻民族形式”的探索具有多条途径。刘岘便游离于主流的延安木刻民间化取向,在西洋的木口木刻上创造出雅致的形象,线条细腻,别开生面。在其代表作《百花齐放》诗集插图中,他结合中国传统审美与写实画法、拼合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于艺术 拙于江湖——《荒烟木刻选》编后感
收藏 引用
《美术》1992年 第9期 43-47,73页
作者:戴慧文 
在荒烟逝世二周年之际,他的木刻选集几经坎坷终于出版了。这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一个辛勤劳作一辈子的画家,生前未能见到自己的集子出版,终归还是一个遗憾! 大概因为我是荒烟多年的同事,出版社和荒烟的家属一致让我当这本画册的责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小光作品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4期 77-84 2 207-2页
作者:李小光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意新语——徐娜版画艺术评述
收藏 引用
《美术》2020年 第10期634卷 152-153页
作者:周雅琴 徐娜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版画是利用各种不同的"版"材,经过构思、意象、制版、修版后印制而成的复数艺术。中国是版画艺术的起源地,鲁迅先生在《北平笺谱》序中提到"镂像于,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欧洲版画是在14世纪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现代版画的非习惯性创作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5年 第5期36卷 108-112页
作者:文牧江 
版画创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印刷技术有嫡亲的渊源关系,具有媒介性与复数性两个基本特征。媒介性与复数性在版画创作过程中通过制版与印刷得以呈现。伴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藏书票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6年 第8期 205-207页
作者:曹江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藏书票是爱书、藏书者贴在书籍扉页或书尾的藏书标记。它起源于十四世纪的德国,后传至欧洲很多国家,在发展和演变中有关藏书票的艺术规范也逐渐明确和统一。其一,由于藏书票是贴在书籍内的,故画面一般长款约为10厘米左右。其二,藏书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老师刘岘
收藏 引用
《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 第12期 61-62页
作者:张守义 
刘岘老师在病重期间,我因腿伤(骨折),不能去医院探望,数日后,荣宪给我打电话,惊悉敬重的刘岘老师已经离开我们。临末未见老师一面,实为遗憾。自50年代起,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从事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很多同志,在学习和从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