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木洞山歌"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木洞山歌的音乐特质及传承发展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9年 第10期 108-112页
作者:苑丁 钟秋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木洞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巴渝地区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对木洞山歌形成的几大要素、山歌的分类及音乐特质、木洞山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而更好地保护传承这门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木洞山歌文学艺术表现形式管窥
收藏 引用
《三峡高教研究》2013年 第4期31卷 68-72页
作者:胡梅 滕新才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万州404100 
木洞山歌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人民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交流感情、娱乐身心、鼓舞斗志,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了解木洞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发展前景,有助于挖掘木洞山歌潜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木洞山歌的传承与发展初探
收藏 引用
《三峡高教研究》2013年 第4期31卷 63-67页
作者:谭凤娟 滕新才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万州404100 
伴随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木洞山歌作为传统艺术,必须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问题。木洞山歌怎样融入现代生活,怎样发展、创新,这是今后艺人们及木洞山歌研究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艺术人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木洞山歌衬词运用手法探究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8年 第24期38卷 25-26页
作者:钟秋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 
"衬词"是我国民间歌曲中常用的一种艺术修饰手法,是指穿插于歌曲唱腔中正词之间的一些语气助词、形声词、谐音词等,大都是以一些无实际含义的虚词为主构成的衬托性语句。衬词在木洞山歌的演唱中大量被运用,其形态丰富多彩,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语境下木洞山歌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考与研究
收藏 引用
《进展》2022年 第6期17卷 173-175页
作者:杜雨诗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重庆沙坪坝区400000 
从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到战国时期的“下里巴人”;从汉代的“巴子讴歌”,到唐代的“竹枝”,直到明清时期演变而成的木洞山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2006年,木洞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