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本体论"
66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屈机、攻略、外挂:游戏与作弊的本体论
收藏 引用
《新闻与写作》2023年 第1期 40-46页
作者:章戈浩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中国澳门 
自从游戏诞生便伴生着种种作弊行为,对此除了常见的诸多负面评价,也有学者认为作弊实际上是创意性的玩法,具有社交价值,是玩家忠诚度的表现。甚至有学者提出所谓反游戏学(deludology),将游戏作弊作为游戏研究的方法工具。本研究试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意写作学本体论纲--基于个体的感性的身体本位的创意实践写作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2期44卷 131-137页
作者:葛红兵 王冰云三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福建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澳门999078 
人是世内在者,由世界而言说人,进而言说人的写作活动,自然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人并非由世界决定的,相反人是世界的决定者,人自诞生的一刻起,就在人化着世界。存在意义上的实践是身体实践,身体的"出场"实践和身体的"立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本体论和知识规则的大批量定制配置设计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 第9期15卷 783-787,791页
作者:何陈棋 谭建荣 张树有 王世伟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 
在分析大批量定制模式下配置设计知识的基础上 ,规划面向产品族的配置设计本体、知识域及其属性 ,提出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产品配置设计模块。定义配置设计规则用于过程推理和配置知识演变 ,着重探讨了配置设计求解策略和实现算法。以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体论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 第7期41卷 1041-1052页
作者:李善平 尹奇韡 胡玉杰 郭鸣 付相君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杭州310027 
起源于哲学的本体论 (ontology)在信息科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其重要性已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来 ,如知识工程、数据库设计和集成、信息检索与获取、软件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 尤其是本体论在Web上的应用导致了语义Web的诞生 ,有望解决Web...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1期53卷 59-67页
作者:汤筠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7年 第9期 5-15页
作者:张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艺术作品的本源》开启了一条抛开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主体性而在现象学和本体论层面上回归艺术作品本身之路,前所未有地深刻证了艺术作品之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艺术作品的本源》既是《存在与时间》中用具分析的续篇,也是对用具分析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体论视域下的综艺电影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 第7期37卷 86-90页
作者:赵正阳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 
近年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相继被改编成电影,并在院线取得不俗票房,随之而来的是关于该类型影片的各种争,争的焦点基本为是否应当将其视为本体意义上的电影,进而将其纳入类型电影的范畴加以讨,即"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主体系统中基于本体论的服务相容匹配机制
收藏 引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年 第5期18卷 694-701页
作者:胡军 高济 李长云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 
利用本体论的表示能力,提出了基于本体论的主体服务匹配机制;通过自定义的领域概念化语言,描述领域概念集合以及概念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主体服务的描述.以概念相容度为依据,提出主体服务语义相容度的概念,给出了主体服务匹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选择:世界本体论与当代艺术、人类学的对话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2019年 第1期45卷 16-27页
作者:阿纳德.施耐德 刘翔宇挪威奥斯陆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 
人类学长期关注他者和他异性;其他本体论以不同方式进入当代艺术,因而许多艺术家得以直接接触到不同于西方的各种他异性和知识。翻译为各种本体论他异性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但这二者都是不完整的,这为进一步翻译提供了空间。全球范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体论自由观上文艺的目的性与工具性——文艺多重本质之构造式关系(三)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0年 第3期26卷 69-75页
作者:毛崇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从来没有不为任何目的服务之工具,也没有不借助于一定手段之目的。文艺在本体论上为自由解放之目的与为之斗争的政治工具性统一。文艺目的性与工具性之间的转换是随着历史发展不同阶段变化的,它们各自不可能脱离这种二元对立相互割裂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