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本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对1985年以来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985年以来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历经了启动、渐进变迁、激进变迁和断裂平衡变迁四个阶段。从变迁路径来看,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演进过程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1999年高校扩招和2010年"管办评分离"的提出是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变迁的两大关键节点。从动力机制来看,教学评估政策演变受到外部制度环境变革和内部自身条件变化的推动。展望未来,在政府职能转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转型:重视高校主体地位,推动本科教学评估理念由"被动规制"向"自律自觉"转变;依法评估,加快推进本科教学评估由"指令约束"向"条文规制"转变;优化评估方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摘要:做好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必须汲取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经验教训,关注新一轮评估宏观背景的变化特点,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经验,把握新一轮评估在价值取向、制度设计、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摘要:对目前的师资队伍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其违反了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降低了高校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忽视了一些影响师资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对师资队伍指标进行重构。
摘要: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现实。分析了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所引发的影响本科教育质量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举措,能够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育质量的挑战。只要严格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要求进行,就能够有效地加强高校本科教学,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依据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从五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本科教学评估在保障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通过总结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反思,指出在评估过程中出现的评估指标体系单一、评估主体单一、忽视对高校软件的评估和评估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并提出评估改进的几点建议:设计更加科学、公平的评估指标,使其有助于高校的定位与分类、合理调配评估主体,让更多的相关利益主体参与高校评估、在硬件设施已经达标的情况下,着力促进软指标的提升和恰当处理评估结果等。
摘要:教育部出台新的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主要包括: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和新的评估组织体系。内容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分类指导的思想,新的评估理念,新的评估思想,严格的过程监管机制。新的本科评估方案对高职教育的评估制度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高职教育评估制度的建设应该遵循整体设计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制度、完善组织架构、设立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专门经费、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特殊规律性和发展趋势、树立新的评估理念等方面来开展。
摘要: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从系统的设计层次、设计思想、系统的主要结构、功能、开发平台的选择、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层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B/S结构的本科教学评估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
摘要:根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需求,基于MVC三层架构模式,分离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化层,整合Struts、Spring和Hibernate开源框架,设计与实现了本科教学评估辅助系统。
摘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财务评价指标的设计、运用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文章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高校评估财务指标体系提出几点设想。
摘要:从早期高校教学工作局部层面的评估,到首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正在实践中走向成熟。展望下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科学的顶层设计与规范的制度体系建设是评估有序、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如何协调评估工作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理顺评估工作中各方面制度的界限和关联,建立本科教育评估工作的制度保障,需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共同探索和努力。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