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朱简"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以刀传笔——论朱简篆刻“笔意观”的生成及影响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23年 第11期 78-79页
作者:侯铭津上海师范大学 
明代以降,随着文人篆刻家对篆刻艺术的认识与创作技巧的不断提高、深化,印章中的书法美逐渐被篆刻家重视。朱简的“笔意表现论”便可视为这种观念下的产物。从最初文人篆刻家关注书、刻一体,到印论中首次提出“笔意”的概念,再到刀法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朱简的篆刻字法观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2018年 第93期 60-61页
作者:钱姝妤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 
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安徽休宁人,活动于明朝万历后期及天启、崇祯年间,生卒年不详,是晚明杰出的篆刻家和篆刻理论家。明末韩霖在《序》中曰:“修能幼读父书,即能辨古文奇字、铜盘、石鼓之章。稍长,精研八法、六书及幼韵之文。薄游湖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从书出”的逻辑基础和实践误区
收藏 引用
《大学书法》2023年 第4期 40-43页
作者:张学峰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印从书出”是篆刻学的重要观念和方法,对其逻辑基础需时做检视,以减少实践误区。首先,学习早期玺印,应重点关注文字分类和原初形态,将之归为秦、楚、齐等系列,金石味问题可置后。其次,应区别对待明清印谱和篆刻家,注目晚清名家,树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趣流动万历年间文人篆刻的兴起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20年 第9期41卷 75-86页
作者:古菲不详 
晚明古玺印收藏,尤其以《印薮》1为载体的大众出版物的广泛出版让印章的趣味欣赏越来越普及,并对印人的取法训练起到了范本的作用,进而引导了万历间篆刻的趣味走向。文彭、何震、汪关、苏宣、朱简,明末五大篆刻家中有四人来自徽州,文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刀说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6年 第1期 68-72页
作者:韩天衡 
篆刻艺术有近三千年的辉煌历史,以阶段论,可分别为周秦两汉绵延至明中期的铜印时期,与明末迄今的石章时期。换言之,铜印时期是以金属印材为主的制作期,石章时期是以明季新引近印坛的青田、寿山叶腊石系为主的制作期。别看这印材的更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印杂说——全国第二届篆刻展评选有感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1年 第4期 36-38页
作者:韩天衡 
全国第二届篆刻展览的评选工作于六月二日至五日在山东烟台进行。这是继一九八八年首届篆刻展以后的印坛又一次大会师、大检阅。从征稿情况来看,地区覆盖面之广泛是空前的,而投稿之踊跃,也是近几年来林林总总的各类篆刻赛,篆刻展中少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文人篆刻的崛起和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2年 第2期 49-51,59页
作者:庄新兴 
篆刻,即治印,和书画一样,在我国的艺术史上是一门有彩响的独立的艺术。然而,它在古时候曾一度被人们视为是工匠们所为的一种雕虫小技,后来能在文人阶县中获得重要的地位却完会是因为文人篆刻的崛起和发展。根据有关资料,治印的历史可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篆刻中的镌刻趣味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1年 第4期 61-62页
作者:徐立群 
篆刻一刀一石,镌刻成趣,完备品味。在这种以刀镌石、以石现刻的互为表现之中,盎然弥漫着一种被个性化、风格化了的镌刻趣味。刀的趣味刻印以刀成文,个中趣味皆归于刀,一刀既下,方寸万象。刀趣自源于刀,源于刀的镌刻痕迹。运刀刻石、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理解析(九):印从书出——书法在篆刻中的地位及篆刻的文人化提升(下)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9年 第18期 196-199页
作者:辛尘南京艺术学院 
三在技法层面上,"印从书出"的主要着力点在笔法,是篆刻家借助于书法造诣对篆刻笔法的改善与丰富,但其最终的表现仍然落实在刀法上,必须通过刀法来表现笔法,即朱简所谓"以刀法传笔法"。因此,要深入理解"印从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透过“写意”之名看“写意篆刻”之精神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4年 第24期 38-79页
作者:梅跃辉 
"写意"一词在中国艺术中使用得比较普遍,甚至是混乱。谈到写意艺术,人们总习惯于把随意、率性、粗放、简约等艺术形象联系在一起,或者把写意当作和工细一路相对的艺术来看待。单从表现技巧上这看本无可厚非,写意艺术确实具有简略、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