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朱践耳"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视其细,知其大——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分析笔记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3年 第2期 119-123,M0004页
作者:彭志敏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武汉430060 上海音乐学院 
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具有标题性流动音型被中断、抒情性线性旋律被散珠、范型化曲式结构被线性处理的写作特点。虽只是一个局部性的个案,却能给人以“视其细,知其大”的审美体验,故可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家交响音乐创作及其个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第四交响曲“6.4.2-1”》的非常规演奏法探析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22年 第8期 40-43页
作者:蔡智敏浙江音乐学院 
朱践耳的《第四交响曲“6.4.2-1”》——为竹笛和22件弦乐而作的室内交响曲,完成于1990年。这部作品是为“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作曲比赛所作后获奖,标题“6.4.2-1”与作品中的配器数量有关,分别采用6把第一小提琴,6把第二小提琴,4...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作曲技法与演奏探究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3年 第28期 85-89页
作者:陈宝禄 彭彦茗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1992年,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以西南地区五个少数民族民歌为主题创作了一部钢琴组曲——《南国印象》。这部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艺术价值极高。本文对这部组曲的曲式、调式、民族旋律音调、和声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再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创作经验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12年 第2期 86-98页
作者:孙娟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黄自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晨报》第9版“上海艺术教育社成立大会特刊”发表的文章中,清晰地阐述了他对中西音乐的态度、基本观点及建设“民族化的新音乐”的主张和理想。尤其是文中提到,“我们现在所要的是学西洋好的音乐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交响曲的序列技法特征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 第3期 99-103页
作者:蔡乔中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序列技法是朱践耳交响曲创作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本文是作者通过对各交响曲序列技法运用情况的全面分析之后所进行的归结,认为:朱践耳交响曲的序列技法特征主要表现为将核心集合与传统动机发展手法相结合而形成的"集合动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的交响乐创作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0年 第5期 28-30页
作者:蔡乔中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朱践耳是我国当代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交响乐的创作与探索,并善于把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音乐思维与语言风格有机地融合起来,不断地“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高度和艺术创造的深度两个极限开掘”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第十交响乐(江雪)》评析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2003年 第4期 57-59页
作者:陈伟平湖南城市学院音乐系 
本文对朱践耳在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中的获奖作品《第十交响乐(江雪)》从思想内涵、材料来源以及具体的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朱践耳先生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析朱践耳的《第八交响曲“求索”》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 第2期 37-42页
作者:卢广瑞 
本文认为作曲家朱践耳的《第八交响的“求索”》是试图将汉字四声音调与序列音乐思维结合,并致力于发挥音色的表现作用的一部塑造探索者形象的现代交响曲。同时,又析解了这部交响曲在三音列“核集”与中心音“集核”等作曲技法运用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交响组曲《月夜情歌》民族性和声技法分析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8年 第3期 112-114页
作者:关丽娜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 
朱践耳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体裁涉猎室内乐、钢琴、声乐、交响乐等诸多领域。朱践耳先生的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土壤中,同时也汲取了现代作曲技法。特别是在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应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朱践耳钢琴叙事诗《思凡》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15年 第3期 116-117页
作者:姜晨 宋尧尧黑河学院 
钢琴叙事诗《思凡》是朱践耳为独幕芭蕾舞剧《思凡》而创作的,是他将中国戏曲用西方曲式结构、创作技法改编成为一首奏鸣曲体裁的钢琴曲。可以说,朱践耳的叙事诗《思凡》是中西合璧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