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李世民"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收藏 引用
《瞭望》1991年 第9期 38-39页
作者:宋洪 
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这本来是两回事,但有时又纠缠在一起而扯不清。例如对一部涉及具体人物的文学或艺术作品,有人会指责它与史实有悖或者歪曲了历史,有的人则说它本与历史不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当然不能用历史来要求。小而各持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蓦然回首——我的演艺生涯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6年 第2期 11-18页
作者:计镇华 
在我从艺四十二年举行个人的专场演出之际,我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艺术道路,感到确实有一些曾经有过的、真实的心得体会。 童年的回忆 我非梨园世家,而是出身于一个工厂职员的家庭。在我的童年时代,正值戏曲的繁荣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事件选择与主题体现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1990年 第1期 34-35页
作者:杜耀 
大凡文艺作品总是于潜移默化之中,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思考、回味、启示、彻悟的感情陶冶和享受,而显示出作者立意的初衷和作品主题的思想价值,达到作者与读者(观众)心灵的相通和理解。新编古代戏《女皇与公主》《秋鸿传诏》《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太宗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2期19卷 37-39页
作者:温友言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书法艺术家。他字体多样,风格俊迈,对楷书、隶书、行书,草书以及飞白书无不擅长,而尤以行书最工,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孙皇后的艺术形象足可传世——京剧《宝烛记》观后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1年 第2期12卷 56-57页
作者:吴雪 
江苏省京剧院演出的《宝烛记》,是我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的演出活动中看过的20多台戏里很突出的一台。我只看了一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戏里的人物、情节,清新动人。长孙皇后的形象尤其难忘。马少波同志写过不少成功的历史剧。写于198...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人为镜 可明得失——忆《大唐名相》中魏征艺术形象的创作
收藏 引用
《大舞台》1994年 第6期 44-47页
作者:王昌言 
进入新时期以来,全国出现了许多历史名人的籍贯之争。初唐名相魏征,便是被争议的人物之一。晋州市文化界的同志们,除搜集了众多史料,证明魏征乃古代下曲阳(即晋州)人之外,还作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把魏征的史料,写了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水桥》一剧人物新解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8年 第4期 109-111页
作者:田占云 
京剧《金水桥》(又名《三哭殿》)是一出优秀的传统剧目,剧中唱腔优美,行当齐全,老生、旦角、老旦、花脸都有重点唱段,是一出艺术性,观赏性较强的重头唱工戏。此剧主要描写皇室内部一桩命案的发生与处理过程。驸马秦怀玉之子秦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兰州戏曲 振兴有望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5年 第3期16卷 71-73页
作者:陈培仲 
去年八月在兰州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我有幸观看了兰州市豫剧团演出的《日月图》和兰州市秦剧团演出的《唐太宗嫁女》,在座谈时,与会专家一致肯定这是两出基础不错的好戏,希望进一步加工后,将“图”送到北京,将“女”嫁到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北隆尧招子鼓发展历史概说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1年 第S1期 334-335页
作者:李伟伟邢台学院音乐系 
招子鼓流传于河北隆尧县境内,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间艺术形式。因鼓手背后所背的"鼓招子"这一道具而得名。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源于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它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和人类生存息息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充实而有光辉──获文华大奖的戏曲、话剧学习一得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8年 第4期19卷 13-16页
作者:安葵 
新时期以来,出现了许多优秀剧目,其中自1990年以来,在前七届文华奖评奖中获大奖的戏曲、话剧就有近30部。它们是新时期创作水平的一个标志,大多数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哪里?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