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李亚仙"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李亚仙》:可能与断裂——一个文艺批评的浅见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2年 第2期 16-17,25页
作者:程利辉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 
李亚仙》通过改变剧作结局,实现了意义的转换。但在悲喜转换的表层下,我们从爱与艺术的本真性角度来看,似乎隐约存在着某种可能与缺憾:社会意义的追求,一方面在转换批判视角的同时,也把人物内心的不自信清楚地表现了出来;而这样的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礼教的叛逆与复归──李亚仙郑元和故事的嬗变思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0年 第1期16卷 55-58页
作者:赵天为徐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徐州221006 
李亚仙郑元和故事在戏剧系统的流传中展现了时代的印记。由于元代蒙古对于中原文化的冲击和残酷的民族、阶段压迫,作品被赋予更多的叛逆性。而明代对于思想钳制的加强,使得许多在元代已被打破的思想观念又重新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细品川剧《李亚仙》——论沈铁梅对“李亚仙”的人物塑造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8年 第3期 26-28页
作者:罗敏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沈铁梅在《李亚仙》中,从传统中寻找力量的源泉,用新的理念、新的诠释和新的表现,探索传统剧目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路子。她的表演唱有味、念有情、身段美、激情深,使观众在技艺美的欣赏中受到感染,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情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戏新演 再创辉煌——重排梨园戏《李亚仙》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1997年 第5期 10-11页
作者:庄长江 
梨园戏《李亚仙》自62年排练上演以来,演出数千场之多,从闽南演到福州、上海、北京,演到香港、菲律宾、新加坡、日本、意大利,为剧种、剧团创造过辉煌,成为梨园戏优秀名剧之一。 此次,剧团为赴台进行文化交流,决定重排此剧。在这世纪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人生三部曲——庄长江及其《梨园戏古剧新编》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5年 第2期16卷 52-58页
作者:阮温凌 
天才决不扣懒汉之门,它只肯和勤劳的劳动者结亲。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这是梨园戏著名编导庄长江的座右铭。三十多年来,尽管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但他对戏剧大师的教诲,永志不忘,忘我实践,践之有果,果实丰硕:编导上百部戏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仁杰情状
收藏 引用
《剧本》1998年 第7期 76-77页
作者:崔伟 
王仁杰情状崔伟与王仁杰“厮混”久了的朋友,无不羡慕和欣赏他身上特有的那种闲适与随意。没有时下某些作家身上的盛气凌人,没有令人痛苦的“忧国忧民”,更没有什么倜傥风流的玩世不恭。王仁杰的个性就就如一杯水、一盅茶,或清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娃传》坠鞭的演绎与变迁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8年 第5期 26-30页
作者:庄清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从唐传奇《李娃传》演绎的元杂剧《曲江池》、明杂剧《曲江池》和明传奇《绣襦记》,都以坠鞭动作作为核心建构,马鞭也演绎出别样的寓意,道具也有了更深层次的功能,它给予了后续戏剧作品,更多的想像和建构空间。本文从坠鞭行为在相关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莆戏《郑元和》对李娃故事的另一种解读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9年 第7期 106-113页
作者:庄清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自唐以来,李娃故事源远流长,文人书写传统与民间说唱体系互相影响,共同丰富着这个故事的谱系。在这些故事中,大多数作品以李娃(后称李亚仙)为主要书写对象,表现其节行和情义。而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戏,其传统剧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许爱英的艺术追求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4期 44-45页
作者:艾治国 
山西省临汾地区眉户剧团青年演员许爱英,曾获得山西省最佳青年演员奖、主演金牌奖,以及由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和山西省文化厅联合颁发的现代戏表演奖。她在《母与子》、《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中扮演的桂珍和喜凤,在首都演出时给戏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枝红杏出墙来——潮剧艺术片《烟花女与状元郎》拍摄散记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1996年 第2期 41-42页
作者:黄莲中 
′95中秋佳节,天上人间团圆之际,潮剧艺术片《烟花女与状元郎》开机拍摄。汕头市委常委黄赞发代表汕头市委、市政府致贺词:"在当前戏剧冷潮的情况下开机拍摄潮剧片,对振兴潮剧艺术,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