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李学勤"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李学勤先生在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地位与贡献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5期 14-21页
作者:张懋镕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71006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在宋代属于金石学的范畴。从北宋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在清末民初,考古学传入中国,自此,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也有一百年的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文字从起源到形成和书法同时产生——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对刘正成谈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1年 第10期 4-10页
作者:许洪国 
八月三十一日,本刊主编刘正成、编辑李义兴、严峻、许洪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宫长为先生的陪同下,采访了我国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李先生就文明、文字起源、中国文字的特点与书法等诸多学术界热点问题作了精彩的阐述。现根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取用新材料,研求新问题——李学勤先生与古文字、文献学、文明史研究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4年 第5期 8-13页
作者:江林昌烟台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学术研究所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最近二十余年来,李学勤先生因为主持以探寻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主要目标的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主持以研究先秦儒家原典为主要内容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而赢得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敬仰。然而,在学术界,李学勤先生的大名早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学勤先生治学理念之我见——从近年仙逝的两位学术泰斗说起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21年 第2期 72-76页
作者:王晖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南北两位国学大师饶宗颐和李学勤先生近年先后仙逝,两位皆是通才式的学术泰斗,著述甚丰,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考古学、文献学、艺术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字学特别是古文字学等众多学科。这两位大师取得这些伟大学术成就的原因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重证据 两个重估 走出疑古——李学勤先生近期著作及学术活动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1998年 第2期 183-188页
作者:江林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自80年代以来,李学勤先生力倡“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和“走出疑古时代”,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本文试就其近期论著及学术活动,略作介绍。 一、二重证据的新典范 在本世纪20年代,王国维先生发表《近二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学勤先生和国际汉学
收藏 引用
《出土文献》2020年 第1期 135-142页
作者:许可(译)达慕思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李学勤先生是他所处时代里最为国际化的学者之一,他对中西方学术交流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79年,他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成员的身份,赴澳大利亚考察该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时,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学者,李先生具备两大优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笛管埙乐共潮生 古器华庭展新声——刘宽忍的笛埙艺术境界
收藏 引用
《乐器》2022年 第9期 8-11页
作者:宁汐不详 
在中国民族器乐历史进程中,笛、埙是最早见诸于考古与文献中的两种乐器实物,河南贾湖骨笛距今九千年至七千八百年,辽宁朝阳兴隆洼文化石埙距今八千余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无孔埙距今七千余年,西安半坡有孔埙距今六千余年。笛埙艺术实践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新出秦公壶的时代
收藏 引用
《考古与文物》1995年 第4期 64-70页
作者:陈昭容 
谈新出秦公壶的时代陈昭容1994年6月,美国纽约古董店拉利行(JamesLaily&Co.)出版的图录里刊载了一对秦公壶(图录54)。同年10月30日,李学勤与艾兰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最新出现的秦公壶》一文,对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镂空兽首有銎戈的艺术特质与分化亚系推测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8年 第4期 122-123页
作者:杨建明 吴岳骏北京理工大学 
本文这件青铜材质镂空兽首有銎戈(图1),学术界模糊推测时间为春秋战国之际(李学勤《古越阁所藏所藏青铜兵器选萃》,《文物》1993年4期,第18—28页)。目前所见仅存戈首,长19.7厘米,高10.5厘米。戈首通体无铭文,戈胡较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玺布势的空间构成范式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9年 第5期 44-46页
作者:徐咏平丽水学院艺术学院 
我国先秦古玺滥觞于殷商晚期,至东周春秋末期和战国时期蔚成风气。李学勤先生将战国玺印大致分为楚玺、齐玺、燕玺、三晋玺与秦玺五大系统,这其中秦玺与六国玺印风格相差最大,六国古玺是圆劲空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