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李小山"
5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市场里充满“三聚氰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访谈录
收藏 引用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2年 第10期 76-81页
作者:李小山 高敬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是为配合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盛典而投资新建,将于今年10月竣工,年底开馆,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场馆之一。美术馆总建筑面积为15000余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览面积为6000余平方米,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离市场有多远?——李小山访谈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06年 第1期 28-29页
作者:刘媛 李小山不详 
刘媛(以下简称刘):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一致报道“艺术”将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那么,您认为那条放置四海皆准的“市场价值决定论”的标准,对“艺术”是否依然适用,在中国,艺术离市场究竟还有多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话
收藏 引用
《创意设计源》2009年 第3期 32-37页
作者:周一清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版画系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研究所 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李小山(以下简称李):从当代艺术格局来看,从杜尚以后,任何的艺术类别,媒介的因素已经降低了。艺术家的观念重于制作,比如说油画版画雕塑,媒介的功能大大降低,很多艺术家用实物在做,杜尚最代表的就是小便池,还有就是在蒙娜丽莎脸孔上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贯彻自己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6年 第2期 25-26页
作者: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 教师 
这一个世纪来,写实或具象艺术的态势,最能反映中国美术整体格局的消长变迁。它目前的非一统面貌,恰好表明世纪末中国美术的多元走向。 “本期名家”毛焰看重“彻底的真实”,在他笔下,学院修养和卓异天赋流畅地融合成一种颇为风格化的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杨春华的对话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97年 第4期 77-78页
作者:李小山 
李小山: 在我们谈及中国画问题时有一个绕来绕去绕不过去的老话题,即创新。时下大部分画家实质上对此已经不感兴趣,他们情愿埋头在画中,而不愿动动脑子思考一下关于画画的意义,即如以前说的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我认为这是有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04年 第4期 44-45页
作者:李小山不详 
这次请艺术批评家李小山来主持艺术教育这个栏目,其目的是想通过一些直截了当的批评来反省我们的高校教师是否具备与自己职称相符的学术水准和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以及我们是否对得起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最近一段时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九五油画邀请展作品选
收藏 引用
《艺苑(美术版)》1996年 第1期 65-66页
作者:李小山 
作为交流展,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是一种基本要求。被邀请的画家们拿出自己的满意之作参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低调做事,厚积薄发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07年 第1期 42-43页
作者:李小山四方美术馆 
曾滟媛(以下简称"曾"):四方美术馆设立了两处展馆,是出于何种考虑呢?李小山(四方美术馆馆长,以下简称"李"):确切地说,一处应该叫南京浦口佛手湖国际建筑实践展的展区,期间总共有二十四幢大大小小的建筑实体.都是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20年 第1期 165-165页
作者: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 
我没有统计过,全国有多少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艺术家,以及更多这样的后备军?就我身边的情况而言,许多立志要当艺术家并以此谋生的人正在经历"成名"前的苦难:生活拮据,心情黯淡,经常怨天尤人而又盼望出现奇迹。这是不难体谅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为而为——为吴湘云作品而写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9年 第8期 42-42页
作者: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 
我赞赏那种非功利的纯粹的艺术追求。它会使我感到艺术的美好和纯洁。我对女画家的作品,之所以感兴趣,原因正是如此。并不是说,她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我的意思是指她们身上还保持着一种难的纯朴,或者说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不喜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