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李派"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我所体会的李派艺术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3年 第3期24卷 124-124页
作者:解小华 
我出身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五岁学戏,六岁登台,十三岁时从多奎老师学习"李派"老旦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早期京剧武生流探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8年 第2期29卷 46-49页
作者:甄光俊天津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京剧成为独立剧种的初期,戏台的武生角色多由小生演员兼演。后来,随着剧目的日益丰富和表演艺术的发展变化,一种更适合粗犷、勇猛类型人物的行当,从小生里分化出来,这就是武生。早年,京剧武生演员因表演风格的差异而形成南北两。本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震菊坛新锐起 惟有梅花可傲寒——有感老旦新秀康静的艺术成长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3年 第11期 32-33页
作者:封杰 
近日我在“纪念老旦泰斗多奎先生诞辰105周年演唱会”上,看到了李派再传弟子北京京剧院老旦新秀康静的演唱,不禁想起第一次看康静。那还是在北京民族宫礼堂,当时年仅9岁的康静以“客串”的身份为全国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助兴演唱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温教诲忆恩师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3年 第3期24卷 123-124页
作者:重华 
1960年,我随朱嫱老师(多奎先生弟子)到北京学戏,并有幸看了多奎先生和高宝贤老师合演的,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先生的舞台演出.先生那动听的嗓音、醇厚的韵味真是动人心魄,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多么渴望有一天能当面聆听先生的教诲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奉天落子的兴盛——东北戏曲史专题研究之五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3期 33-40页
作者:杨世祥吉林省艺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00 
这是近些年来首次全面论述奉天落子的文章。全文从评剧的形成、最初传入东北情况直至奉落子的兴盛及其原因都作了全面地论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1895年至1901年之际出现的“折出”戏为评剧形成的标志,并进而认定1902年之后评剧即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宝刀不老赵鸣华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7年 第3期 41-41页
作者:何佩森不详 
恩师多奎先生在建国以后所收的女弟子中,赵鸣华师姐是最早的一位。她出身梨园世家,有一条与生俱来的好嗓子,对节奏和旋律有超常的敏感。她8岁启蒙学京剧老生,在唱工方面,展示了天生的艺术才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戏新演 老戏精演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02年 第2期 54-页
作者:周传家 
继承与创新是文学艺术的根本问题与永恒主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继承是基础、前提和起跑线,创新是目的、动力和生命线.这些道理好像是很简单的老生常谈,但真正付之实践并不那么容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