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杨沫"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狮形旧事,白杨情
收藏 引用
《高中生(作文)》2024年 第5期 42-43页
作者:刘斌湖南汨罗市博雅高级中学 
在外求学的日子里,我常想起白杨村的点点滴滴。我常独自去东山小学周围排,凝望又凝望。站在教学楼上,我仿佛感受到了电影艺术家白杨笔下“醉人阵阵金风爽,脉脉湘音梦里萦”的意境,看到了杨沫笔下“我凝神注视着车窗外那疾驰而过的每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所知道的杨沫老师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94年 第3期 42-45页
作者:舒丽珍 
患难之交显真情 说起我的文学创作,可以说是道路坎坷、艰辛而又漫长,其间得到了北京市许多老作家的指引和帮助,也凝结着杨沫老师的心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政治联姻——论茹志娟与杨沫五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收藏 引用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 第4期33卷 105-110页
作者:李火秀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影响下,茹志娟、杨沫的文学创作渗透了时代主流话语的印迹,突出表现在有政治倾向性地选择反映革命战争历史、歌颂革命英雄事迹、书写新时代新生活等题材;在作品中,往往将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伦关系贯穿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沫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2期 29-35页
作者:徐贵森河北省教育学院 
一个个朝气勃勃的青年,一面面火红青春的旗帜,一腔腔沸腾的热血,一阵阵悲愤有力的救亡歌声和射向敌寇的枪声——这绚丽多彩的文学画面和优美动人的艺术旋律,来自她——一个毕生为知识分子谱写青春之歌的作家杨沫的心灵深处和如花笔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是“那”样一个人——评杨沫同志的报告文学《是这样一个人》
收藏 引用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 第4期2卷 24-29页
作者:石希元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杨沫同志的报告文学《是这样一个人》。文章发表在《浙江日报》1979年12月25日第二、三版。我读完之后,甚感惊讶。杨沫同志塑造的是这样一个人,我耳闻目睹的却是那样一个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七年”红色经典文学影视“再改编”的价值及策略
收藏 引用
《创作评谭》2022年 第4期 61-64页
作者:周文萍 邝安娜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一作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文学成果,“十七年”红色经典文学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贴上了思想性大于艺术性的标签,在学界不被研究者重视,在读者中也缺乏关注。但从跨媒介转化与传播的角度而言,从诞生之初到当下,“十七年”红色经典文学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景这边独好——也论“矛盾”辞格的运用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5年 第1期 12-6页
作者:葛胜华 
十九世纪法国的维克多·雨果在他的《巴黎圣母院》里曾经为美丑善恶的尖锐矛盾、肉体与灵魂的两两对立而深深痛苦,因此他便将这沉甸甸的思考化成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典型:敲钟人加西莫多和卫队长菲比斯。前者外貌奇丑而内在优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柏林十日——万里家书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51-54页
作者:马少波 
杨沫、马少波、赵志田组成的北京作家、艺术家代表团应邀于1989年9月7日出发,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中、德两国成立和建交40周年在柏林举行的“北京周”庆祝活动。代表团此行与民主德国文学、戏剧、美术界知名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念杨沫同志
收藏 引用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6年 第3期 25-25页
作者:管桦 
由于大气、江河的污染、得癌症的人像患感冒一样多,一样的平常了,我曾怀着无限的悲愁向人世唱出“大自然的衰歌”,实为人类的悲歌。仅这一个月里,一个接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消息,像五雷轰顶一般,癌症死神掳走我两位长辈亲友,又把一位同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采访艺术和提问技巧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1994年 第11期 41-43页
作者:周金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