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杨浦滨江"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治理新探索——简析《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
收藏 引用
《上海城市规划》2024年 第4期4卷 64-69页
作者:张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一江一河”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世界级城市会客厅”。《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导则》是“一江一河”建设迈向精细化治理的一次重要探索,导则编制和示范建设同步推进,具有较强的落地性特点。解读当前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儿童友好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布局理论与方法研究——以上海杨浦滨江为例
收藏 引用
《上海城市规划》2023年 第5期172卷 44-51页
作者:胡斌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近年来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上海“一江一河”沿岸滨水地区公共空间营造已引入儿童友好城市理念。以杨浦滨江为例,探索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区,总结提炼其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为了让儿童突破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浦滨江南段废景演进中的“景象”思辨
收藏 引用
《新建筑》2024年 第2期 150-155页
作者:陈蔚镇 徐一珉 刘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杨浦滨江,在从“锈带到秀带”的工业再生中以视觉作为媒介,通过结合工业遗址、当代艺术及消费文化,创造了一个足以将废弃景观衬托出价值的场域并带来新的意象经济。腹地居民、废墟探索者及建筑师在废弃厂区中的实践呈现出有别于主流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触媒理论下的后工业景观设计研究--上海杨浦滨江南段滨水公共空间解析
收藏 引用
《城市建筑》2022年 第12期19卷 66-71页
作者:李振燊 黄莹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后工业景观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美学意识觉醒,以及相应的工业遗产保护的更新实践。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工业时代遗址及其构筑物的改造和利用,更在于唤起人们对文脉传承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如城市工业历史的传承、场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上海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的色彩设计策略——以上海1933老场坊和杨浦滨江更新为例
收藏 引用
《流行色》2022年 第7期 122-124页
作者:严一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0444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留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本文以1933老场坊和杨浦滨江工业遗存更新再利用的色彩设计为分析案例,剖析当前工业遗产再利用中色彩设计对建筑风貌保护、原真性与完整性、公众感知的重要作用,为未来更新再利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维历史记忆的“透明性”呈现——杨浦滨江明华糖厂的改造再生
收藏 引用
《建筑技艺》2021年 第10期27卷 90-94页
作者:秦曙 章明 羊青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景观系 
结合杨浦滨江明华糖厂改造的设计历程,引入透明性的概念,探讨将历史遗存各阶段的时空记忆与当下情景通过多重交叠、融合渗透的方式进行呈现的可能,并尝试将"透明性"的概念向城市更新领域拓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杨浦南段滨江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科技视界》2015年 第12期 268-268,285页
作者:刘骞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国上海200090 
杨浦南段滨江地区是上海北部地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代表性区域,也是黄浦江综合开发向北推进并辐射带动上海北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五大功能区"之一。随着北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工业遗地走向艺术水岸 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5.5 km滨水岸线的更新实践中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塑造和触发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0年 第1期63卷 80-87页
作者:秦曙 章明 张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成功举办两届后,于2019年来到杨浦滨江。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艺术季从室内走到了室外,以整个杨浦滨江南段5.5 km的公共空间为展场。作为总建筑师团队,作者早在2014年就投入到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城市更新设计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