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杨炼"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主体间性的降临与第三代诗歌艺术的转变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05年 第5期 49-53页
作者:郑卫明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 
朦胧诗人杨炼曾经宣称:'我的诗是生活在我心中的变形,是我按照思维的秩序,想像的逻辑重新安排的世界.那里,形象是我的思想在客观世界的对应物,它们的存在、运动和消失完全是由我主观调动的结果.'①主体的发现与张扬正是朦胧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柏林举行杨炼诗歌作品音乐会
收藏 引用
《中外诗歌研究》2013年 第3期 42-42页
2013年6月30号晚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了专场杨炼诗歌音乐会。音乐会以半小时诗歌朗诵为前导,杨炼和德国著名诗人Cornelia Jentzsch用中、德文交替朗诵了杨炼的三十首《面具》短诗。随后演奏的整场音乐会,由柏林艺术大学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关“大雁塔”的命名或续完
收藏 引用
《华文文学》2013年 第5期 31-36页
作者:陈大为台北大学中文系 
杨炼以大写意笔法和炽烈情感来驱动历史想象的《大雁塔》,和韩东将生活经验赤裸裸地投射到历史事物上的《有关大雁塔》,各自代表着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的命名模式,以及雅俗文学之间的美学鸿沟。杨炼对大雁塔的经营,正好对照出韩东对精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象征派诗、朦胧诗异同论
收藏 引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1期23卷 70-75页
作者:吴晟 
象征派诗、朦胧诗,是先后出现于我国五四初期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诗坛两种相似的诗潮。前者主要作者有李金发、戴望舒、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蓬子等,后者代表作者有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其主要是实践西方象征派诗歌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年度广东文学活动盘点
收藏 引用
《黄金时代(上半月)》2014年 第12期 75-77页
中法诗人东莞以诗歌交流文化5月17日“中法文化之春”系列活动一“在南方相遇——中法诗歌雅集(东莞·莞城)”在广东东莞举行。来自法国的诗歌泰斗维尔泰、中国旅法画家季大海、中国著名诗人杨克等艺术家,用诗歌朗诵、诗歌对话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常态的复归与探索:从朦胧诗到后朦胧诗的崛起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16年 第2期 104-108页
作者:修雪枫辽宁大学文学院 
文学创作面对太多的"禁区"意味着失去了文学存在的常态,而寻找常态的一段路程记载了文学的生命历程,新时期文学的变革就蕴含在朦胧诗歌的兴起中。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诗人是朦胧诗歌的代表,他们的诗歌以个体的情感承载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二届北京诗歌节在京落幕
收藏 引用
《中外诗歌研究》2016年 第4期 42-42页
9月24日下午,第二届北京诗歌节诗歌朗诵音乐会在北京密云白河畔露天举行。佐以落日秋风、草坪湖水,包括芒克、多多、杨炼、严力、唐晓渡、臧棣、赵野、高晖、麦城、杨卫、默默、渝儿、任白、朱凌波、陆渔、友友等在内的20余位老中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星星》诗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1年 第4期 13-13页
作者:龚学敏四川省作协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刊的诗歌刊物,《星星》诗刊于1957年1月1日向社会公开发行,曾两次荣获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科技部联合颁发的国家期刊奖。2001年,《星星》诗刊与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江堰等被命名为成都文化标志。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