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林旭"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惊海子
收藏 引用
《丝绸之路》2004年 第11期 26-27页
作者:林旭 
一条古老的山道,像一支悠长的牧歌,时而被层层迭迭的峰恋托上半空,时而被幽幽鸣唱的涧水牵入谷底。正是这条山道把我们带到岷山深处。这里是川甘西省的交汇处,沟谷狭深,叠峰绵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旭超象艺术的意味
收藏 引用
《美术》2014年 第12期 79-83页
作者:罗一平广东美术馆 
2010年以来,王林旭相继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会图书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美国多所大学举办“超象艺术展”,2013年11月,联大主席耶雷米奇和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专程前往广州参加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象艺术与公共外交——专访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画家王林旭
收藏 引用
《公共外交季刊》2011年 第3期 74-79页
作者:柯银斌本刊编辑部 察哈尔学会 
如果说王林旭教授的超象艺术从具体问题上来说是想回答“中国美术如何与世界对话”的问题,那么这项艺术所取得的包括在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成功,从思想层面揭示了中国文化如何与世界互动与融合的途径.公共外交的内涵就是传播中国文化,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旭“超象”水墨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0年 第12期 180-189页
作者:岛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自一九九○年以来,以墨竹大写意而著名的画家王林旭,全面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水墨实验。他上溯梁楷、徐渭、八大、石涛等文人画借象写意之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旭《晚翠轩诗集》探析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 63-66页
作者:刘建萍闽江学院中文系福建福州350108 
林旭是维新志士,也是“同光体”闽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真实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波诡云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御侮图强、革故鼎新的时代精神。他的诗转益多师,有变化,有创新,诗集中不乏艺术成就相当高的佳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旭山水纪游诗初探
收藏 引用
《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 第6期24卷 34-37页
作者:张帆闽江学院科研处福建福州350108 
林旭《晚翠轩诗》中的山水纪游之作,思想上具有近代进步诗歌反帝爱国特质,艺术上能不宗一家,博采众长,刻意创新,大多是其晚期诗作中的精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肆拾年的故事——林旭东、陈丹青、韩辛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2年 第2期 I0004-I0004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旭
收藏 引用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 第6期10卷 F0003-F0003页
林旭诚,2006年9月至于2009年7月就读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嵌入式应用专业。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锻炼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林旭诚研发的一款无需外接供电的电子智能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旭
收藏 引用
《中国监察》2012年 第12期 63-63页
山东平度人,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有突出贡献文化艺术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圆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王林旭教授的绘画艺术已形成独特的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时代的背影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12年 第5期11卷 52-55页
作者:ArtChina 
这是一个陈丹青、林旭东与韩辛的群展,但是,对大多数观众而言,他们都会把这个展览视为“陈丹青和他的朋友”的展览,甚至是“陈丹青和……”的画展,这种结果与三人亲密的私交无关,与林旭东在影视界的成就无关,与韩辛引以自傲的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