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林海音"
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北平的现代性经验和文化乡愁的建构——解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散文集《两地》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 第12期 82-88页
作者:张凡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832000 
林海音以儿童视角去回望和追忆民国时期北平的现代变迁历程,并通过对这一进程的描绘表达出一代知识分子面对现代性经验的复杂心态。与同时代致力于北平现代图景描绘者所不同的是,林海音笔下所展示的更多的是散落在北平城中的胡同、四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旧交替时代的生存悲剧——论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3年 第3期 40-44页
作者:张玉佩 黄德志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林海音的小说大多以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其中所体现的女性觉醒意识与五四反封建的启蒙意识一脉相承。本文以林海音一系列民国时代背景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家庭地位和生活状况,剖析她们复杂而纠结的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海音与老舍之“京味儿”比较
收藏 引用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4期6卷 97-99页
作者:任兰平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林海音与老舍的作品大都取材北京的市民生活,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市民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作者试从林海音与老舍的不同生活经历、性别意识以及创作基调入手,分析由此而导致的不同“京味”艺术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含蓄隐晦 妙笔迂回——常考名家·林海音
收藏 引用
《满分阅读(高中版)》2015年 第6期 76-77页
作者:陈永辉甘肃省东乡县民族中学 
备考理由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而也是人物活动的场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海音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 第2期30卷 26-29,80页
作者:胡冬智三亚学院人文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林海音的作品中,第一人称叙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重要作品基本都是由第一人称叙事构成。在众多的第一人称叙事作品中,林海音能够积极尝试、大胆创新,无论是"我"与作者的关系,还是"我"在故事中的角色、身份,都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收藏 引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 第1期15卷 96-98页
作者:王晶晶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林海音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作家,其主要成就在于她对女性题材小说的开拓。林海音进行女性题材写作,与她独特的童年经验、家族文化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她将自己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注入创作中,塑造了众多处于不同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凌叔华与林海音小说的女性关怀书写
收藏 引用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2期13卷 19-22页
作者:刘秀珍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凌叔华和林海音都以女性世界为主要表现内容,而在具体题材选择和艺术表现上,后者与前者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可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在台湾的赓续和不同时代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叙事艺术
收藏 引用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 第3期25卷 33-35,43页
作者:张存根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农垦河西分校甘肃酒泉735000 
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小说,在许多方面明显地体现了林海音小说的叙事艺术,为女性小说的书写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文本。《城南旧事》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叙事模式,结构更加完整真实,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旧梦城南中文与画的融合与罅隙——林海音之《城南旧事》与关维兴之水彩画插图的图文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2年 第1期 48-58页
作者:吴昊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自传体回忆性小说,这部瑰丽之作以诗性童真的笔调为我们涂摹出了一幅"秋月何处悲梧桐,梦魂空系老城墙"的乡愁远景图。小说以英子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见闻作为行文线索,贯穿起了五段不堪回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忆中的风景——林海音《城南旧事》和萧红《呼兰河传》的比较解读
收藏 引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27卷 39-41页
作者:马雯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是具有自传性质的回忆作品。这两部作品虽成书时间不同,却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作为女性作家笔下的回忆小说,两部作品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或相异之处,文章通过对"家"的诉写、儿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