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林良"
43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游卧窥探:解析林良《灌木集禽图》中的空间意识
收藏 引用
《教育思想理论研究》2024年 第10期2卷 49-51页
作者:李雪莉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1331 
中国绘画以特有的观察方法描绘物象,突破科学化的透视规律,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开放的艺术思维和更自由的想象空间。林良所作的《灌木集禽图》,画中群鸟聚集品类众多,这也是古代鲜有的以花鸟为题材所绘制的全景构图,画家抓住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林良儿童诗的人文魅力
收藏 引用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 52-56页
作者:余慧琴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1 
林良的儿童诗以儿童为本位,重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他用精炼的"浅语"语言艺术,筑建着孩子们眼中世界的模样,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永恒的童年住所。他的儿童诗重在对儿童童年的美育,在教会孩子发现大自然的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林良儿童散文《小太阳》中的生活化书写
收藏 引用
《昆明学院学报》2013年 第5期35卷 9-12页
作者:张栩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林良是台湾儿童散文场域中不可漠视的名字。从题材的选择上讲,林良儿童散文的生活化书写承接了"五四"文学所开创的美学传统。但同时,生活化书写只是"五四"儿童散文和林良儿童散文在追求文学"日常性"的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林良“文人画化”风格的成因
收藏 引用
《艺海》2010年 第3期 62-62页
作者:沙志慧山东聊城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明代画家林良肖古而不泥古,在师法自然、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视形神兼备,“摆脱黄氏工致妍丽,脱尽边、吕蹊径”(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卷5》,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341页).更发展了笔和墨的技巧,独具艺术特色,创造出“文人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林良《秋树聚禽图》
收藏 引用
《理财(经济)》2020年 第6期 101-101页
作者:江湖不详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所藏的明代林良的作品《秋树聚禽图》(又名《秋树鸟雀图》《枫竹慈乌图》)是其存世作品中极精之品.该图由于保存良好,完好如新作,国家文物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具有真、精、新之"三美",为林良存世作品中最好的珍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宫廷的扇画与宫廷的赐扇活动——兼论宫廷扇画在朝野的流动和影响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4年 第2期 46-53页
作者:张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引言画扇具有实用和观赏的双重功能,宋代画扇以团扇形式存世,被裱成册页或卷轴,保留了观赏性,而失去了实用性。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语境。扇画又被美术史学者当成独立的绘画作品进行讨论,把它们放到同卷轴画相似的状况来关注。画扇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儿童散文审美流变考察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6期 145-148,164页
作者:张国龙 韩沐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散文的文体特质和写作者童年经验的遥远,均加大了儿童散文写作的难度。然而,台湾儿童散文却蔚为大观,耐人寻味。台湾儿童散文具有以下特点:以描写战火中的"童年"和童年"乡愁"为起点;提倡"为儿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汤立
收藏 引用
《艺术沙龙》2008年 第3期 208-223页
作者:汤立中国长城中国书画院 
当一个艺术家修炼到以一颗平常心,既能深刻领悟大师的艺术真谛,又能客观、理性地一眼洞穿其艺术中的不足之处时,这便具有了发展与创新的可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陆抑非艺术辑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7年 第11期 37-52页
抑非于花卉,工笔、写意、没骨、泼墨,兼及翎毛草虫,无所不长。他主张画宜兼工带写入手,工笔可上追两宋,写意可继元人水墨,并明人大写,且经过几收几纵,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其艺术道路,也正是实践了这一主张。他的兼工带写,取法赵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物:张其翼绘画艺术研究的一个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16年 第2期 97-103页
作者:姜彦文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张其翼(1915—1968)是我国20世纪最为杰出的花鸟画家之一(图1)。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喜画,天赋异禀。早年随金城、汪慎生学习,后近取林良、吕纪,远追宋人,并尤重师法造化,长于翎毛走兽,技法精严,兼工带写,风格清隽质朴,形神兼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