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预计在2006年7、8月进行首次放电实验。如果放电成功,这将是世界上第1套实际运行的核聚变实验装置。
摘要:9月28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首次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首台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在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这一实验装置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据EAST大科学工程首席科学家万元熙介绍,目前放电实验还在进行中,各项实验参数正在不断提高,显示了EAST装置良好的整体性能。同日,EAST通过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专家组工艺鉴定。
摘要:为保证核聚变实验装置HL-2A的大功率磁场电源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电源逻辑与控制保护系统采用了以西门子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核心的设计方案。此系统由2台上位监控机、1个PLC主站和4个由ET200M组成的子站构成,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通讯,软件采用西门子STEP7和WinCC组态软件。给出了大功率电源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系统PLC硬件构成图和软件流程框图,总结了系统研制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该系统实现了电源运行的自动控制、状态监测、系统管理及故障诊断和事故保护报警等功能,已研制调试完毕,并正式投入运行。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较好地满足了物理实验对电源控制的要求。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家大科学工程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主机短路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描述了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原则,流程图以及网络通讯,并阐述了有关的抗干扰技术。
摘要:近日,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摘要:近日.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摘要: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取得新进展: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一种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电流日前达到400kA,等离子体存在时间达到2960毫秒,实现了在等离子体电流350kA条件下连续12次左右的重复稳定放电。
摘要: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于2月1日到3月17日成功进行了首次工程调试。本次工程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主机的性能以及相关分系统的能力,探索未来可行的运行模式,测量土机和主要分系统的关键技术参数,验证各种安全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为年内成功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和积累经验。在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圆满成功。
摘要:11月13日,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人造太阳),近期实现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