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52篇电子文献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1篇文学
  • 33篇艺术学
  • 8篇法学
    • 5篇交通运输类
    • 3篇农业工程类
    • 1篇土木类
  • 7篇教育学
    • 7篇法医学类
  • 7篇历史学
  • 3篇管理学
  • 1篇工学

主题

  • 152篇格律
  • 14篇新诗
  • 11篇诗歌
  • 7篇意象
  • 6篇近体诗
  • 6篇意境
  • 6篇律诗
  • 5篇中国
  • 5篇节奏
  • 5篇音律
  • 5篇
  • 4篇对仗
  • 4篇诗歌创作
  • 4篇艺术风格
  • 4篇韵律
  • 4篇押韵
  • 4篇象征
  • 4篇闻一多
  • 4篇形式
  • 4篇用韵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西九江职业...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广西艺术学院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特优资讯科技...
  • 1篇佛山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石舞潮
  • 2篇苍海平
  • 2篇俞绍阳
  • 2篇许霆
  • 2篇陈晨
  • 2篇张洁宇
  • 2篇蔡珊珊
  • 2篇林桢
  • 1篇蒋乐源
  • 1篇周文革
  • 1篇潘慎
  • 1篇梁衡
  • 1篇潘静玲
  • 1篇周仲器
  • 1篇李力犁
  • 1篇吴允
  • 1篇朱仁标
  • 1篇张渭毅
  • 1篇丁鲁
  • 1篇沈亚丹

语言

  • 152篇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格律"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史诗杰作——《疯狂的罗兰》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2016年 第6期 30-35页
作者:王军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北京100089 
如果说但丁以《神曲》终结了中世纪,阿里奥斯托则以《疯狂的罗兰》全面地代表了文艺复兴。他热情地歌颂文艺复兴的理想,赞美人的创造能力、探险精神、对美的欣赏和对尘世快乐的享受。《疯狂的罗兰》是欧洲古典文化的结晶、中世纪骑士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沈璟对戏曲理论体系构建的探索及影响
收藏 引用
《河北学刊》2014年 第6期34卷 254-256页
作者:马凌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明中叶著名戏曲理论家沈璟针对当时戏曲创作出现"案头化"倾向,剧本与舞台演出愈益脱节,给戏曲艺术在民间的传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提出"僻好本色"、"合律依腔"的主张,同时提倡学习宋元古剧,举起&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律诗的审美取向
收藏 引用
《学术界》1999年 第5期 83-87页
作者:杨福生安徽省巢湖师专巢湖238000 
从律诗本体论研究出发,根据接受美学原理,本文探讨了唐代律诗的审美取向。在常说的音乐美、结构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词曲之异同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02年 第10期 80-83页
作者:赵义山佛山大学中文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词、曲三大体式分别在唐、宋、元臻于极至,所以,唐诗、宋词、元曲也就像三座不可逾越的峰峦,高高地矗立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国里。当然,将三者相提并论,须立足于一种进步文学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闻一多:新诗史上的杜甫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36卷 23-27页
作者:吕进 周婷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重庆市400715 
闻一多对杜甫在人格和艺术技法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继承,并实施了成功的现代化转换。闻一多成为了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现代杜甫,成为了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和新诗革新家。对于新诗如何在寻求新变中接通与中国诗歌的几千年之常,闻一多的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亚特十四行诗韵律的艺术性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07年 第8期 97-,79页
作者:王建成 牛国辉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英国文艺复兴初期,托马斯·怀亚特将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引进本国,其十四行诗在格律上初步具有了英国十四行诗的雏形,标志着英诗韵律标准的建立。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正是怀亚特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引进和改造,才有了英国十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邵康节体”诗歌特征及其对于宋代诗坛的意义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2期50卷 46-49页
作者:邓红梅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作为"自乐"、"乐时"与"乐万物之自得"的诗歌,"邵康节体"诗歌以"自在"取胜。它在诗学途径上空诸依傍,在写作心态上随意闲适,不讲究格律的经验和语言表达艺术,是宋代诗歌主流之外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诗为数的数字设计实验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城市空间设计)》2022年 第2期 19-26页
作者:刘延川 蒋乐源北京言川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中国古诗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从春秋时代的《诗经》开始,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唐代近体诗的格律定型,各种形式高度成熟,达到了诗歌的巅峰。与此同时,古体诗也并没有衰落,而是和近体诗共存。与严谨的近体诗相比,不那么严格遵循格律的古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化:近代词衰微的基本原因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1999年 第1期 141-145页
作者:陈铭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词的衰微,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综合艺术的词,变为文本的词;一是从以娱乐性为主的词,变为以教化为主的词。近代正是儒学诗教崩坏的时代,以诗教作为词旨,无疑使词更快地走向衰微。词已成为古典格律诗的一部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绝对的开端”:“新诗”创生的诠释与自我诠释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 第2期39卷 91-96页
作者:孟泽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