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梁晓声"
9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梁晓声小说《人世间》的变异修辞探析
收藏 引用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4期40卷 92-96页
作者:贾艳艳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人世间》是梁晓声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整体呈现出明快晓畅的创作风格,语言明朗但不直白,生动精妙,巧中有味,这与变异修辞的运用有密切的关系。小说在语音层面主要运用谐音变异和摹变异,词汇层面主要运用词形变异、词义变异、语体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梁晓声老师来了
收藏 引用
《东西南北(大学生版)》2005年 第8期 18-19页
作者:张拓宇 王远征北京语言大学 
提起梁晓声,马上会想起作家——这个界定身份的词,会想起北大荒——这个浪漫主义、理想主义泛滥的地方,会想起知青——一群充满热血单纯执着的年轻人,然后再想起若干部小说,几部催人泪下的电视剧,一直到最后,恐怕也没有人会想到"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确定性与悲壮美的苦心追求——梁晓声作品艺术初探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0年 第Z1期3卷 99-104页
作者:韩建国内蒙古教育学院中文系八八级后期本科班 
当代文坛,冉冉升起一颗璀璨之星,这便是梁晓声。我们读他的作品,无论是成名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的边界 梁晓声·梅墨生对谈录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6年 第15期 114-117页
作者:刘辉 
  个人的文化评判标准  梁晓声(以下简称梁):首先我觉得,我们所议之题"文化"未免太大了.年轻时还敢对完全超出于自己认知范围的话题发表主观议论.不知自己的浅,不知"文化"二字涵盖之深、之广;而且年轻时所见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世俗论艺术岂不荒谬——批评梁晓声先生的《论林黛玉》
收藏 引用
《辽河》2010年 第3期 82-85页
作者:余辔扶桑 
前天,我在书店买了一本"中国作家"评论《红楼梦》的书,书名《悟读红楼》,是古耜先生(《海燕》杂志主编)主编的;其中有一篇梁晓声先生的《论林黛玉》。观之,其中观点及议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农村题材小说的突破之路——兼评梁晓声《沉默权》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2009年 第12期 5-7页
作者:赖敏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近年来关于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说法很多,认为总体呈现衰落趋势是普遍的音。正因为此,专门以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作为研究重点的论坛相继产生,从中可看出其关注与焦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永远的舞者——重新解读梁晓声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4年 第8期 74-78页
作者:陈晓明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海出版公司悄然而毅然地推出了梁晓声的中篇小说集《弧上的舞者》五卷本。金木水火土五卷,概括了物质世界万物存在本性的古典哲思范畴,正好用于形容梁晓声近三十年的写作历史。足以展现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弧上的舞者”这一说法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收藏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8期38卷 126-128页
作者:王晓燕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451200 
研究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特色,旨在从这一非主流伤痕文学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与背景存在中发现那个特殊年代文学艺术的个性化展示,并找寻更为适宜的鉴赏与理解途径。本文从两个主要方向分析了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并就其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青一代理想主义的双:史铁生与梁晓声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 第2期 101-106页
作者:张细珍 张志忠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048 
理想主义是知青一代作家的精神胎记、心理情结,是他们精神体验的源泉,艺术创作的原点。史铁生、梁晓声几乎同时走上文坛,他们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走过文革与新时期,又在90年代以来的时代转型中,坚守理想情怀,走向各自不同的精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感于梁晓声的批评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1996年 第2期 52-52页
作者:邓宾善 
作家梁晓声近日发表文章,直言无忌地批评刘晓庆在电视剧《武则天》中的表演,其坦率程度为近年影视评论界所罕见。在鼓吹式的文艺批评充斥文坛的今天,梁的评论文章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梁晓声对刘晓庆表演的评论公允与否,自然还可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