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梅蘭芳"
1,98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梅兰芳对戏曲“唱、念、做、打、舞”中“舞”的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5期 100-103页
作者:李丹娜首都师范大学 
京剧被称为国粹。“国粹”者,其一在于举国力量之铸就,为一国家文化之表征;其二在于它有传统的价值,于过去、当下、未来的国家文化建设均不可缺1。梅兰芳是公认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表演艺术突破了传统的京剧表演模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以高尚人格滋养艺术实践
收藏 引用
《精神文明导刊》2024年 第5期 14-15页
作者:周庆富中国艺术研究院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高峰: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者,是以辛勤工作回报祖国的“艺术劳动者”,还是享誉世界的戏曲艺术家。今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回顾梅派艺术在传承、创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卷诗书——作为阅读者的梅兰芳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24年 第2期 124-128页
作者:陈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梅兰芳的艺术表现出极高的综合性。他的多方面兴趣和特长都融入了表演中,成为他成功的关键因素。过去的研究者主要关注他的绘画才能和种植牵牛花、养鸽子训练眼神等爱好,这些方面对于梅兰芳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洛神》与龙门石窟“最美观音像”:跨越时空的美之共鸣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06期 97-99页
作者:迟雪峰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 
梅兰芳《洛神》中的表演艺术与龙门石窟万佛洞内观音造像进行跨艺术形态的比较研究,旨在深入挖掘两者在造型美、气质美、神韵美等方面的共通性。《洛神》的演绎特色强调形神兼备,力求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的高度协调,这一特点与观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勤勉谦和,以旦立派(上)
收藏 引用
《中老年保健》2024年 第1期 57-59页
作者:程应峰不详 
说起梅兰芳,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可以说,他是中国戏曲界的一位传世巨匠,一个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表演艺术家。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从江苏泰州迁往北京的京剧世家,名澜,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典的意义:对梅兰芳“京剧风格”的再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1期 55-58页
作者:刘佳南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 
一百多年前,25岁的梅兰芳迈出了京剧海外传播的第一步,从此,京剧和梅兰芳成为最能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品牌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职能,以及戏曲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梅兰芳是用京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勤勉谦和,以旦立派(下)
收藏 引用
《中老年保健》2024年 第2期 60-61页
作者:程应峰不详 
多方借鉴,融于一炉梅兰芳是一个为京剧而生的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等。在他看来,京剧就是服装、道具、化装、表演的综合体,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梅兰芳看清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访粤的话语争锋探析——基于诗词、报刊与公文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24年 第1期 160-175页
作者:郭超中山大学(珠海)中文系 
1928年,梅兰芳受江孔殷以及“戊辰同乐会”之邀抵穗演出。他10月17日从北平出发,于天津登船,途经大连、上海,10月26日到港,30日又抵达穗城,11月1日至12日公演于海珠戏院,14日至26日公演于高陞戏院,最终12月8日返沪。此次访问虽受粤中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旧曲新排”《狮吼记》探源
收藏 引用
《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年 第1期 1-13页
作者:蔡欣欣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国台湾 
上承内廷供奉渊,下开北昆新路的“京朝派”代表人物梅兰芳,1918年“旧曲新排”《梳妆》《游春》《跪池》与《三怕》四出串演的《狮吼记》,具有刻画柳氏刚健婀娜的人物情性、挑选技艺精湛的名家搭档,保留演员“双扮”的梨园惯例,从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的京剧演员培养理论与实践(上)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3期 104-106页
作者:郑传寅武汉大学 
京剧人才既包含剧作家、评论家,也包含表演艺术家,还包含作曲、鼓师、琴师、服装、灯光、布景、化妆等专业的工作者。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方法、途经和内容。这里仅以梅兰芳为个案,就其演员培养理论与实践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