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梦幻意识"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马克思的艺术主体意识论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1990年 第1期 102-107,68页
作者:柴自生锦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本文针对近年来有人认为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动物性、潜意识是艺术的主体意识核心部分,并认为这是对马克思文艺学理论“力不从心的”补充等观点,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抽象的高级意识才能构成艺术的主体意识等有关方面的论述,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红楼梦》的梦境创造及其审美功能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 第1期27卷 7-15页
作者:袁伯诚 
中国古代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写梦或者写与梦有关的内容,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梦幻审美意识梦幻创作方法。《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来源于理性原则与客观现实的悖谬或不相容性。这种荒诞的梦幻意识不但贯注于《红楼梦》的艺术构思、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乞力马扎罗的雪》与《布礼》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1989年 第1期10卷 75-80页
作者:西山 宏风 
美国现代作家厄纳斯特·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以下简称《雪》)发表于1936年。它描写了作家哈里和妻子在非洲山林狩猎旅行,不幸右腿受伤感染,苦闷、绝望而又懊悔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天。《布礼》是我国当代作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可奈何花落去──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收藏 引用
《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 第1期17卷 27-30页
作者:朱引玉 
无可奈何花落去──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朱引玉《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到衰的客观描写和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大观园“群芳”凋零的艺术再现,表现了一种繁华即逝、美质不常的梦幻意识。一部《红楼梦》就是演绎“繁华即逝、美质不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牡丹亭》的深层意蕴探析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88卷 52-54页
作者:陈国华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4 
汤显祖的传奇作品《牡丹亭》中的梦幻意识世界具有鲜明的虚幻性特点,缺乏对现实社会的认同感。汤显祖以言情之文表达着理性的内核,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意识梦幻、真情、讽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递进,演绎出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