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梨园世家"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名师亦“明”师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11年 第11期 36-37页
作者:王梦云 
童强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姑姑就是享誉大江南北的童芷苓。如果要把童强51年的艺术生涯作个归类,那么前21年可称为学艺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阶段,后30年可称为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阶段。从12岁开始,童强就已在周信芳主演的《生死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战线上的多面手——记王荣增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10-11页
作者:赵酉 
在中国戏曲学院度过她的四十周年校庆时,我们开始陆续介绍一批毕业于该院的优秀戏曲人材,藉以展示四十年来戏曲教育成果的一个侧面。因历时长、人材多,现先从早期毕业生中,凡工作期满三十年或具有高级职称者开始,谨此申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名师出高徒——看魏积军演出有感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3年 第5期 48-49页
作者:韩远志 
近年来,国家京剧院裘派花脸魏积军在舞台和荧幕上频频露演,不仅博得戏迷观众的广泛好评,而且得到内行专家的高度赞誉。魏积军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喜爱京剧。上世纪80年代,他被调入成都市京剧团,以一出《探阴山》崭露头角,在拜京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桃李芬芳 功在园丁——叶蓬素描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22-23页
作者:文川 
叶蓬(艺名叶伯英)1939年诞生在梨园世家。祖父叶春善是著名京剧科班富连成社的创始人,是成绩斐然的著名戏曲教育家和实践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惺惺相惜梨园情——写在裘盛戎先生诞辰95周年之际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0年 第9期 4-5页
作者:马小曼(口述) 马龙(整理) 
马、裘两家都是梨园世家,两家人的友谊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十年。在1955年底,我父亲的马连良剧团与谭富英、裘盛戎两位先生领衔的北京市京剧二团合并,成立了北京京剧团。此后,马、裘两家的来往也就更加密切了。我虽然称呼裘先生为二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菊坛群英谱 萧润增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7年 第6期 68-69页
萧润增,京剧演员,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醉鼓》
收藏 引用
《舞蹈》2010年 第5期 36-37页
作者:赵燕 
《醉鼓》是中国古典舞男子独舞的经典作品之一。作者以鼓为主线,表现了一位民间艺人酒醉之后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无限感慨。《醉鼓》分三个单元,即戏鼓、鼓情、鼓舞。第一单元表现一位梨园世家弟子酒醉后想起伴随多年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余叔岩唱腔中的“三级韵”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12年 第11期 84-88页
作者:李若彬 
余叔岩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谱名第祺。他出身梨园世家,父亲余紫云(关于余叔岩之父是否余紫云,剧界尚有争议,因不涉及主题,本文不详加申述。(参见翁思再:《余叔岩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祖父余三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声玉振谱新音——记任枫老师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20-22页
作者:新梅 
关于任枫老师,作曲家关雅浓有过这样的评论:他是一位六场通透、传统技艺深厚的高产作曲家。的确,从武场到文场、民族到西洋;由职司伴奏而涉足作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唱声声慢 且听急急风 记著名京剧演员叶红珠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9期 24-25页
作者:万伯翱 
叶红珠生长在梨园世家,得天独厚,父亲叶盛长,三伯父叶盛章,四伯父叶盛兰,都是享有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红珠耳濡目染,年仅6岁便能象模象样地学唱几口,练把几下。父辈们开始注意这棵幼苗的破土。8岁,小红珠离开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