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梨园世家"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要在青年中开拓京剧市场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3年 第9期 10-11页
作者:齐灏 
要振兴京剧,首先要在群众特别是青年中开拓京剧市场。然而现在的青年为什么不爱京剧?有人解释原因,说京剧的节奏太慢。窃以为此说未能中的。外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也都是青年,他们国家的生活节奏只会比我们快而不会比我们慢,何以有些人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有所为尽绵薄——拍演《沧桑梨园情》有感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3年 第10期 51-52页
作者:张云溪 
我告别舞台已10年之久,怎地“聊发少年狂”竟又上了银幕拍演故事影片《沧桑梨园情》呢?原因很简单:目前京剧急需振兴,凡是弘扬民族文化及对振兴京剧事业有益的事,均愿尽我绵薄之力;反之,即便有极丰厚的报酬我也敬谢不敏。“儿影”这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香傲骨价更高——试论梅兰芳先生的价值观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89年 第1期 44-45页
作者:徐星翘泰州梅兰芳研究会 
“满城争看梅兰芳”。这是报载三十年前梅兰芳返回故乡泰州演出时的盛况。就人的价值来看,这“满城争看”就是梅兰芳价值的具体表现。梅兰芳先生的一生,因他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性的劳动,证实了自己的高价值;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作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父亲黄桂秋的点滴回忆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06年 第8期 14-15页
作者:黄克不详 
因为担了'梨园世家'的名,友人常敦促我写点关于父亲的事,在他们看来,儿子写老子还不轻而易举?其实不然,请以下情相告.一、我这'世家子弟'并未承继父业,就这意义上说,乃是不肖之子;加之对京戏知之甚少,借用梨园行中语,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鹏程万里 振翼翔天——记优秀青年教师杜鹏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4年 第3期15卷 85-89页
作者:李锋 
获悉中国戏曲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杜鹏即将于4月29、30日举办专场,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竟使我感到惊讶!旋即,杜鹏那年轻英俊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有些埋怨他,竟保密得原来经常见面,况且在本刊发表过他的一段拙文的我都给忘记了。这令人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跟梅先生学戏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89年 第10期 48-49页
作者:李玉芙 
知遇之恩我出身在梨园世家,父亲去世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进了哈尔滨市京剧团。1952年梅先生到哈市演出,由我团协助。当梅先生演出《西施》时,我被选去演宫女。象梅先生这样的大艺术家,我们能见一面已是难得,如今竟要同台演出,这对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念京剧名宿王蕙芳先生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4年 第3期15卷 75-79页
作者:路顺 
梨园世家有名望 王蕙芳先生(1895—1954?)字湘浦,小字四利子,生于梨园世家,逝世于成都。祖父王攀桂琅琊人,幼在小嵩祝科班,工架子花,出科后在春台班是有名望的演员。伯父王聚玉师承花脸朱春利,在四喜班、春台班演出成为名角。伯父生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致力探求戏曲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记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校长贯涌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13-14页
作者:石松 
今年55岁的贯涌同志,在中国戏曲学院度过了四十个春秋。他由戏校学生到戏校校长的全部历程中,充分表现了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认真探索、勇于实践的可贵精神。 贯涌同志出生于京剧梨园世家,7岁便开始从师学戏,9岁入荣春社科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个小人物的人生档案——吉剧著名演员王桂芬侧记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1994年 第Z1期 57-58页
作者:冯延飞 
我轻轻翻开她的人生档案,我竟发现这个三十八岁的年轻人许多的年轻和不年轻——在生活上,她是一个固步自封的人,于是,便让人想起了老态龙钟之人的乐道安贫.在艺术上,她又是一个不知鸣金收兵的人,于是,看她排练和演出又让人们想起了乐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刻苦探索技艺新——记1991年全国京剧电视大赛获奖者韩嘉瑛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2年 第2期 23-24页
作者:刘茂芳 
万县地区京剧团的前身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潘月樵之子潘鼎新组建的。如今,虽然两代演员都已去世,但这个团内尚有不少名家之后,继承了名家的家风技艺和优良传统,曾在1988、1991两届全国京剧电视大赛中得取了较好的成绩.1991年10月中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