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梨园世家"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弘扬淮剧艺术经典 做好国家非遗传承——记国家非遗淮剧传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裔小萍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14年 第6期 28-29页
作者:顾德琴 
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淮剧艺术经典,再现国家非遗淮剧其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满足广大淮剧爱好者钟爱裔派淮腔的情结,留住老一辈艺术家的舞台形象,展现其独具魅力的唱腔流派风韵;同时为淮剧的更好传承搭建平台,呈现淮剧舞台艺术之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梅兰芳表演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4年 第3期 21-23页
作者: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金秋十月,正值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在北京举办"梅兰芳表演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深入研究总结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我谨代表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是一门“讲究”的艺术——访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 第4期 125-135页
作者:任飞帆 叶少兰人民日报社 中国戏曲学院 班宁顿学院戏剧系 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京剧团 国政协京昆室 
任飞帆(以下简称“任”):叶老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您出生在梨园世家,祖父是富连成的社长叶春善,您的父亲是“叶派”创始人叶盛兰先生,能谈谈您是如何走上从艺道路的吗?叶少兰(以下简称“叶”):从我的曾祖先辈开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前的故事——张学治先生专访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0年 第1期 72-75页
作者:张帆中国艺术研究院 
一、他与京剧张学治出生于梨园世家,他的父亲张君秋先生,是著名的张派艺术创始人。作为京剧大师之子,张学治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也走上了京剧艺术的道路。小时候,父亲会在院子里看着他跟请来的刘顺庆先生学练基本功,在未上戏校之前,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路在脚下 灿若莲花——迟重瑞的艺术人生
收藏 引用
《商业文化》2017年 第17期 27-36页
作者:萨仁图娅 
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瀛弘法,紫檀演绎传统文化,迟重瑞三位一体.以艺术魅力感染人,用道德力量感召人;为世人弘美德,为历史存正气,迟重瑞无愧'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称号。人民大会堂:再披袈裟唱经典虽然我正当少年,正当少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贵如真 声贵于情——我演祥林嫂的感悟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3年 第6期 41-42页
作者:李小琴 
我出身于古城西安一个梨园世家,受爷爷、父亲尤其是胞姐李爱琴的影响,自小就爱戏成瘾,痴艺如迷。少时投身秦腔表演团体,迈上了艰辛的艺术人生之旅。初工小生,主演过《周仁回府》《花亭相会》等戏。及至“不惑”之年,由于客观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至诚至真 芳染艺林——杨至芳艺术道路探讨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09年 第1期 29-32页
作者:阮润学 
杨至芳从长江边的一个贫苦家庭走上文艺的道路,成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着与她同辈大多数艺术家不同的特殊之处。第一,她不是出自于梨园世家;第二,虽在省戏校进修过,并得到过云艳霞老师的亲授,但不是正式的科班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任剑辉与戏曲“坤生”现象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3年 第2期 367-376页
作者:李小佳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传统戏曲,由女子反串男性的"坤生"(各时代、各剧种称谓不一,文中统称"坤生")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的发生源于戏曲艺人在封建制度中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博弈。女儿身描摹男儿态,实现了世间对理想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绝技一身 桃李满门——纪念河北梆子艺术家梁蕊兰百岁诞辰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0年 第9期 96-98页
作者:甄光俊天津市艺术研究所371000 
梨园世家梁蕊兰祖籍河北省容城县,清宣统二年(1910)四月,降生在吉林城里一家戏园子的后台。她的生父郭同路曾经坐科于雄县小吉利科班,学演梆子老生,出科后赴关外,一直在东北各地演戏;母亲翠灵芝是郭同路的同班女演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外京剧的活化石——“唐派京剧艺术”传承人周仲博先生访谈录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7年 第17期 108-112页
作者:郑永为沈阳市艺术研究所 
周仲博,号雨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生于梨园世家,其父周凯亭工武生,是关外一代名角。他6岁登台演出,9岁演正戏,不久便在其父组建的"周家班"担纲主演,与唐韵笙等名家同台献艺。在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兼收各派之长,结合自己的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