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研究微结构楔形通道对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加工了微柱区域与光滑通道面积比近似为1:1的3种混合润湿性结构表面(分别为雪花表面、多星表面和少尖表面),并进行了以FC-72为工质的池沸腾换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3种结构表面,汽泡首先在疏水微柱阵列区域生成、长大,然后横向滑移到光滑亲水通道,在该通道内继续生长直至脱离。少尖表面的光滑通道开口朝向换热面中心,且越靠近中心处通道越宽。冷却液体能迅速地向生成汽泡的微柱区域供应,同时大汽泡在光滑通道内及时脱离,因此少尖表面的池沸腾换热性能最好。随着过冷度增大,各表面CHF增大。换热表面蒸汽柱底部汽膜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液体向换热面的供应,导致局部干涸并引发了CHF。
摘要:针对处在高速旋转(哥氏力、离心力以及诱导产生的浮升力)状态下的涡轮转子叶片尾缘独特的几何结构(带扰流柱的楔形通道)和特殊的流动方式(径向进气侧向出流),采用实验的方法在实际工况参数范围内对其传热和流阻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雷诺数和旋转数的变化范围为20 000~45 000、0~0.155。实验结果表明:扰流柱的存在使得径向区域底部的滞止区域变大,但这也让中部传热有明显的提升;流阻和综合传热系数的比光滑参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下降;旋转对顶部传热有增强作用,底部传热减弱;总地来说旋转使得通道的平均传热减弱,流阻增加,综合传热系数下降。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