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更好地探索稀土氧化物对生物陶瓷涂层组织形貌与降解性能的影响,在添加稀土氧化物La_2O_3的情况下,利用激光熔覆技术,结合梯度成分设计与梯度功率烧结,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含羟基磷灰石(HA)和β-磷酸三钨(β-TCP)的梯度生物陶瓷涂层。经过X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的分析发现:(1)稀土氧化物的加入,能够促进涂层生成HA和β-TCP,改善涂层表面在模拟体液中的开裂敏感性以及细化新生类骨磷灰石晶粒尺寸。当稀土添加量为0.4%时,涂层中HA和β-TCP衍射峰值最高,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4 d后,涂层表面无裂纹,形成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的类骨磷灰石。(2)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28 d后的降解率为0.2126%。模拟体液中Ca^(2+)和La^(3+)浓度随着浸泡时间发生变化,其中Ca^(2+)浓度呈动态的上下波动变化,且含量逐渐减小,表明Ca^(2+)从模拟体液中沉积到涂层表面的量要比涂层降解到溶液中的多;而La^(3+)浓度随浸泡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将La^(3+)浓度与浸泡时间在取对数的情况下,两因素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并推导出关于La^(3+)浓度,浸泡时间与涂层浸泡面积的经验公式。
摘要:目的:评估所设计的3种合金在人造生理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方法:实验于2006-06在河北工业大学生物实验室完成。观察3种基于d-电子合金设计方法设计的具有较低弹性模量的新型亚稳β钛合金Ti35Nb10Zr、Ti35Nb8Zr2Mo、Ti20Nb15Zr10Mo和对比合金Ti6Al4V在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分析合金铸锭的自腐蚀电位Ecorr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及阳极极化曲线。结果:①在浸入Hank’s人工模拟体液40min后,所设计的Ti35Nb10Zr合金具有最低的自腐蚀电位值,为-252mV,Ti35Nb8Zr2Mo、Ti20Nb15Zr10Mo的自腐蚀电位值则较高,分别为-217mV和-165mV。而对比合金Ti6Al4V则具有最高的自腐蚀电位值,为-98mV。②从阳极极化曲线得到的自腐蚀电流密度(腐蚀速率)Icorr值来看,Ti35Nb8Zr2Mo具有最大的Icorr值,为14.84mA/m2,其次分别为Ti20Nb15Zr10Mo(6.03mA/m2)和Ti35Nb10Zr(1.38mA/m2)。而Ti6Al4V则具有最小的Icorr值,为0.70mA/m2。③从腐蚀前的合金铸锭及Ti6Al4V(锻态)的扫描电镜照片看,所设计的3种合金铸锭表面均较锻态Ti6Al4V粗糙。结论:Mo含量的多少对于合金的耐腐蚀倾向大小具有一定作用。动电位极化曲线以及用于耐腐蚀实验的合金试样腐蚀前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影响合金耐蚀性的因素除化学成分外,合金的表面状况(粗糙度不同)可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要: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医药领域常作为药物载体和释放体。将壳聚糖乙酸溶液喷纺成绒,自然沉积成网,分别置于空气和模拟体液中,用显微镜观察绒网体的降解和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壳聚糖绒网具有良好的降解特征,降解速度不仅与制品的材料构成有关,而且主要受成型工艺控制的绒网结构,即绒的线密度和网孔尺寸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以壳聚糖为载体的药物释放体的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摘要:背景:羧甲基壳聚糖膜降解快,降解率不容易测量,体外模拟与动物实验的相关性尚存在较大问题。目的:找出适合体内降解的体外模型,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3种羧甲基壳聚糖膜的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8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完成。材料:1号样品:纯的羧甲基壳聚糖膜;2号样品: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素︰聚乙烯醇=80︰10︰10︰3号样品: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素︰聚乙烯醇=90︰5︰5,所有防粘连膜均采用水流延成型的方法制备。方法:体外模拟:采用模拟体液和溶菌酶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降解介质;分别将3种膜样品定量后,浸泡于上述两种模拟介质中(质量︰体积<1︰30)。定期取样,计算膜的降解百分率。体内试验:①取SD大鼠15只,背部皮下植入3种样品,样品间隔为1cm以上,分别于7,15,33d大体观察样品降解情况。②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样品放置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管子中植入各组大鼠背部皮下,分别于7,15,22,33,77d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从背部取出管子,计算降解率。③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皮下埋植3种样品,分别于7,15,30,100d处死,每个时间点2只,取埋植点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通过大体观察和质量损失率进行降解性能的研究。②观察植入后的组织病理情况。结果:①两种体外降解模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羧甲基壳聚糖膜的降解,酶解较模拟体液降解速度快,模型较为符合体内降解的真实情况。②添加少量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羧甲基壳聚糖膜并不能很好地改善其降解性,但可以稍微改善降解后膜的完整性。③羧甲基壳聚糖由于降解快,会产生大量吞噬细胞和纤维细胞,导致出现一定的炎症;添加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的膜不仅不能够减小炎症,而且会延长愈合期,尤其是2号样品,炎症稍重。结论:①利用溶菌酶模拟体内降解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②纯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膜炎性周期短,愈合快。
摘要:通过共混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羟基磷灰石(HAP)和PDMS/生物玻璃复合材料作为生长基板,研究了静止条件下不同基板上HAP的生长.设计了一套流速加载装置,观察模拟体液流速对生物玻璃基板上HAP晶体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静止条件下,HAP晶体在PDMS复合材料上比在生物玻璃上生长更快,尺寸更大;随着流速的增加,HAP晶体尺寸更大而且无定形沉淀数量减少.
摘要:对ZK60镁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固溶处理,采用浸泡腐蚀、电化学测量研究了固溶处理后合金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腐蚀性能。利用OM(金相观察)与SEM(扫描电镜)对合金组织、腐蚀产物和腐蚀形貌进行观察,并使用EDS对腐蚀产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后,铸态合金中第二相逐步溶解,降低了合金基体与第二相的电位差,使合金电偶腐蚀和局部腐蚀的倾向减弱,耐腐蚀性能提高。经330℃固溶处理后的ZK60合金,腐蚀速率为2.573mm/a,腐蚀电流密度与腐蚀电位分别为0.205mA/cm^2和-1.504V,生物耐腐蚀性能理想。
摘要:通过人工模拟的方法,利用阴阳离子型聚电解质溶液制得自组装膜.将装有该自组装膜的玻璃基片放入模拟体液SBF中,选择适当的条件,可诱导羟基磷灰石在其上面的沉积.实验结果表明:SBF溶液的pH值对羟基磷灰石在膜上的诱导结晶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当pH值为7.40时,利用自组装膜和SBF模拟体液进行生物矿化得到的晶体最为细致紧密.诱导矿化实验表明,利用聚电解质稀溶液制成的自组装膜可以成功地进行生物矿化材料的研究.
摘要:设计了Mg-9Li-Zn铸态合金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腐蚀实验,通过试样失重率、溶液p H值变化、金相分析(O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Mg-9Li-Zn的微观组织和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腐蚀速率在第5天后稳定下降,溶液p H值则在前7天逐渐增至9.63,随后保持稳定。微小的点蚀坑出现在腐蚀的第1天,随着腐蚀时间增加,点蚀坑数量变多,深度增加。点蚀坑首先出现在晶界附近区域,使晶粒边界模糊,然后逐渐增大。主要的腐蚀产物为Mg(OH)_2。
摘要:采用室温磁控溅射技术在金属钛表面制备出碳化硅(SiC)薄膜。研究了SiC薄膜的组织结构、纳米压痕行为和摩擦磨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iC薄膜呈非晶态,含有较多Si-C键;膜-基间结合很好,具有明显的且呈梯度的相互元素扩散;薄膜的硬度(H)为12.1 GPa,杨氏弹性模量(E)为166.2 GPa,硬度与弹性模量比值(H/E)为0.073;在以氮化硅球为对摩件,初始Hertzian接触应力约为685~930 MPa的室温Kokubo人体模拟体液条件下,其磨损速率在10-5 mm3/Nm级,摩擦系数约为0.215,且不出现薄膜的破裂及剥落现象。分析表明,该薄膜在高载荷下仍具有很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其原因是薄膜具有高的韧性和很好的界面结合;高的韧性与H及H/E相对较低有关,而好的界面结合与膜-基间弹性模量的差值较小有关。
摘要:为了较好地消除激光熔覆过程中基材与生物陶瓷涂层之间的热应力,提高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采用梯度设计思想,利用宽带激光熔覆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既具有生物力学性能,又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陶瓷涂层材料。使用OM、XRD、SEM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探究Sm2O3添加量对HA+p—TCP生成数量的影响规律;通过SBF溶液浸泡实验,研究含Sm2O3涂层的生物活性;并从细胞生物学水平对生物陶瓷复合涂层的细胞相容性进行考察,最后获得稀土涂层与生物活性的本质规律。结果表明:梯度生物陶瓷复合涂层分为基材、合金化层以及生物陶瓷层三个层次,且各梯度层的结合界面均为良好的化学冶金结合。稀土氧化物Sm2O3在宽带激光熔覆生物陶瓷过程中具有催化合成HA+B—TCP的作用,当Sm2O3含量为0.2wt%时,催化合成的HA+B—TCP的数量最多。当Sm2O3的添加量为0.2wt%时,涂层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数量最多;且经14天浸泡后的涂层明显比7天形成的类骨磷灰石数量多。含稀土氧化物Sm2O3,的涂层对成骨肿瘤细胞无毒副作用。梯度活性陶瓷涂层表面的钙磷基活性陶瓷相数量影响着成骨肿瘤细胞的增殖,当Sm2O3,的添加量为0.2wt%时,具有最高的细胞增殖效果。关键词:宽带激光熔覆;梯度设计;含氧化钐生物陶瓷涂层;模拟体液;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