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检索条件"主题词=正声"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潮乐传正声 秦筝播宗风——林毛根与潮州筝艺术传承
收藏 引用
《粤海风》2017年 第3期 110-119页
作者:管琼 郑明标 
创新与传承是艺术发展史上两个不同的观念。西方艺术往往在取代、颠覆前辈风格中创立新形式新面貌,但传统中国艺术却往往在传承的基础上,渐变或者改良,所谓“易”不是灭,而是变.“传承”栏目的设立,其目的在于发现广东艺术的源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浊扬清传正声——论文化生产要传达正能量
收藏 引用
《科技智囊》2016年 第1期 60-64页
作者: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柯妍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城市发展进步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人民的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正声润腔 传情达意——也谈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语言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08年 第1期 91-94页
作者:侯文杰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语言与人声的结合是声乐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个我们用于日常交流的语言看似很简单,但在与歌声结合时却常会给演唱者带来困扰。如:教学中或舞台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行旅溪山传正声——侯德昌先生山水画评析
收藏 引用
《南腔北调》2019年 第7期 84-91,F0002,F0003页
作者:尚新娇不详 
87岁的侯老,活成了一部历史。没见到侯老之前,其实早已从电视屏幕上认识了“他”。由他主笔的《幽燕金秋图》自1994年国庆节前夕挂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至今已25年了。它的意义已超越了艺术品本身,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标志性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潮阳笛套音乐
收藏 引用
《广播歌选》2014年 第7期 18-21页
作者:张琼 
始于南宁,从宫廷传入民间的潮阳笛套音乐,以它古朴、典雅、清丽的韵味被誉为“成型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2006年,笛套音乐作为潮州音乐的重要乐种,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4月11日,《广播歌选》民歌采风组在汕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华夏正声 盛世源音
收藏 引用
《中外文化交流》2010年 第5期 78-81页
作者:穆鸿逸 
秉持创立之初对推广南音古乐的赤诚,一路走来,“汉唐乐府”早已跻身全球一流艺术行列并坚持以最纯粹的华夏梨园乐舞,最极致的精炼美感,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方清澈活水。“东风吹水日衔山,春风长是闲。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复兴呼唤“大雅正声
收藏 引用
《跨世纪》2008年 第11期16卷 I0001-I0001页
作者:刘起林 
当今中国无疑正处于一个八面来风、气势磅礴的历史时代。面对选样一个大事件、大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时代,我们的文学艺术虽然也不时产生一些直面现实、引人赞叹、令人感本的优秀作品,但总体呈现不相称、不适应的状态,却是不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潮韵正声
收藏 引用
《视听前线》2018年 第5期 133-133页
这是一张潮州音乐弦诗乐专辑。潮州地僻,偏处祖国南方一隅,自古与中原文明交通淤阻,却完好地保存了古老的乐种;潮州音乐曾被称为“唯一的绿色音乐”,即意指不受现代艺术的污染。“弦诗乐”是潮州音乐中重要的品种,是其他几个品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国正声吟社考论
收藏 引用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 第3期37卷 216-216页
作者:苏鹏飞 曹辛华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正声吟社成立于1931年,是当时香港影响较大的诗钟社团。社员多为民国初年避地香港的逊清遗老,他们往往利用结社雅集的形式,诗酒酬唱,吊古抒怀,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家国的感伤之情。因此,正声吟社创作了大量的诗钟和诗歌作品,并且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韩国古代音乐思想初识--读张师勋《韩国音乐史》所思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 第1期 93-103页
作者:宋瑾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张师勋的《韩国音乐史(增补)》中涉及音乐思想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几点,即音乐与"天"、音乐与宗教、音乐与政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美学、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民族。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韩国古代音乐思想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