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段修"
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徐州北车辆货车钩缓段修工艺布局的改进
收藏 引用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年 第S1期22卷 51-53页
作者:梁琦徐州北车辆段江苏徐州221007 
车辆原钩缓工艺布局是 80年代末设计的 ,场地狭小 ,工序不畅 ,工装老化 ,随着货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及保有量的增加 ,已严重制约了生产能力与检质量 ,为此 ,根据钩缓装置检工艺流程的需要 ,对钩缓工艺布局及流水线进行改造 ,并取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项目管理的内燃机车段修工作流程再造
收藏 引用
《内燃机车》2006年 第5期 36-38,41页
作者:于春孝 于明 陈家放武汉铁路局湖北武汉430071 清华大学北京100084 齐齐哈尔机务段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31 
在分析内燃机车段修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内燃机车段修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及管理工作,并依据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了段修业务、生产流程重组设计思路和方法,为现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993年~2000年货车段修循环系数测算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1994年 第2期14卷 36-37页
作者:刘鹏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西安分院 
部分型号货车实行新检周期后,段修、辅循环系数分别逐年减小和增大。本文通过对一些统计资料分析,测算出1993年~2000年货车保有量、实行新检周期车辆比例得出段修、辅循环系数,建议在车辆段修、辅工作量计算中采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既有线技术改造货车段修工作量计算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1989年 第9期11卷 29-32,38页
作者:李永增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机械处 
本文阐述了货车段修工作量计算公式的演变情况及既有线的技术改造,并介绍了货车段修工作量四种计算方法的应用条件及不理想的原因,指出当前贷车段修工作量计算方法存在的弊病。提出按铁路局货车保有量增长率计算设计年度的贷车保有量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微机在货车段修管理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铁道车辆》1991年 第10期29卷 25-26页
作者:王广文济南铁路局青岛车辆段 
本文对青岛车辆研制的货车段修网络计划微机管理系统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实现货车段修计划的微机管理,可代替繁琐的人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供更多更准确的管理信息。该系统程序设计合理、功能较全,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路客车段修实行部分两班制的探讨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1991年 第4期 40-42,5页
作者:王宗卿 张玉山铁道部建设司 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机械处 
铁路客车段修目前均采用一班制生产,但随着客运量和客车保有量增长,客车段修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日趋严重,若全部建新,无论投资还是建设周期都难以解决。为此,客车段修实行两班制作业将能部分解决段修能力不足的问题。在现场实验的基础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铁路D_(26B)型落下孔车段修工艺设计
收藏 引用
《高速铁路新材料》2023年 第3期2卷 45-48页
作者:周军伟 崔彦 刘华学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车辆段石家庄050222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91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武汉430212 
介绍了D_(26B)型落下孔车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承载框架、中底架、小底架3层车体部分,以及液压旁承装置部分、转向架部分、钩缓制动部分等组成。结合该车超长、超大、多层结构特点,设计了车辆段修工艺流程;识别车辆分解、整车落成等工序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货车段修调度及配件配送作业管理系统设计
收藏 引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年 第3期27卷 102-104,109页
作者:黄丰云 莫易敏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为货车车辆段修设计了过程化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各车辆的检状态进行跟踪,及时配送检及互换配件,保证检作业时间和作业进度。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调度管理及作业过程管理,防止了漏检和错检情况的发生,降低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客车段修两班制研究探讨
收藏 引用
《铁道标准设计》1995年 第8期15卷 44-44页
作者:霍育文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机械处 
客车段修两班制研究探讨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机械处霍育文目前,我国铁路的客车段修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客运需要。在条件具备的客车,将客车段修由目前的一班制改为两班制,不失为一有效措施。我院曾进行过客车段修两班制的研究,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货车实施网络专业化集中的实践
收藏 引用
《铁道技术监督》2018年 第6期46卷 38-40页
作者:臧富强哈尔滨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车辆段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合一后的哈尔滨车辆,任务量大,车台位不足,设备保养时间不够,员工休息时间难以保证。为此,开展了网络专业化集中探索与实践。在分析实施专业化集中可行性的基础上,从车车间、配车间、配送体系、生产管理和人员管理5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