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比较阅读"
1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24年 第6期 84-85页
作者:武捷宇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比较阅读《促织》《变形记》,创设“变与辨”的访谈沙龙情境,设计以成果为导向的逆向教学,帮助学生把握小说的艺术特征,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读写能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比较阅读: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参考》2024年 第1期 60-62页
作者:张国琪江苏淮安市合肥路小学223005 
比较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可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念来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单元要素,引导学生理解情感表达的方法;要对标具体元素,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复活》与《雷雨》的比较阅读
收藏 引用
《七彩语文》2024年 第24期 68-70页
作者:汤荣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引导学生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生通过比较情节、人物、主题,使阅读更深入,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阅读经验,进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中真意觅何处,比量文字总关情——《诗歌比较阅读题型解析》课例品赏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 第25期 171-174页
作者:王磊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山西太原030012 
近些年,多套高考试题在“古代诗文阅读”板块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诗歌素养。这种变化提醒我们,在古诗文专题板块备考过程中,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简单地进行“就题解题式”训练,而是应让学生对诗歌文体有充分、真切的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的爱国诗篇,相同的英雄精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
收藏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 第6期45卷 109-113页
作者:杨雪馨 李景梅赤峰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基于文本的古诗词解读方法是阅读鉴赏的基础,但并非古诗词阅读鉴赏的目的本身。初步掌握比较的思维方法是新课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学习目标。而比较阅读不仅让教师和学生发现古诗词的文本差异、进一步理解对应的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问诊案例聚焦“这一个我”——《〈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联读》教学实录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2024年 第8期 26-33页
作者:李煜晖江苏省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214000 
比较阅读是把相似性文本放在一起求同比异,发现其共同依循的创作规律、解读规律,以及揭示不同文本的独特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方式。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首重选题,教师要站在学科专业立场对阅读材料做深细分析,明确比较对象、研究问题和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运用比较方法学写文学短评——以《登高》和《声声慢》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2024年 第17期 79-81页
作者:陈艳红 何君实昆明市官渡区光华学校 
“学写文学短评”是写作教学的难点,本教学设计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通过比较阅读,在读懂“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登高》和“古今第一悲情之词”《声声慢》的基础上,挖掘有价值的评论角度,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写文学短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比读中升华,让初中现代诗歌单元教学绽放光彩
收藏 引用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年 第3期 76-77页
作者:刘珉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清浦开明中学 
本文针对当下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提出开展比较阅读。无论是从语文教材中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还是从诗歌教学改革优化的角度,抑或是从学生诗歌阅读更好的情感体验角度来说,比较阅读都是非常符合现代诗歌大单元教学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人论世”文学批评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福建教育》2024年 第5期 35-38页
作者:孙梓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知人论世”作为重要的文学批评与鉴赏方法,已广泛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文章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小说教学为例,阐明“知人论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时机和路径,再运用此法比较阐释两篇小说,进一步明确两篇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形”的艺术张力:情节和心理叙事——比较阅读《促织》和《变形记》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 第18期 9-10页
作者:李良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10002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六单元将两篇中外“变形”题材的小说合二为一,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蒲松龄的《促织》和奥地利卡夫卡的《变形记》,叙述的都是人化为虫的故事,但因叙事手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变形”而生的艺术张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