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民族志电影"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化育新生:1980年代的中国民族志电影
收藏 引用
民族学刊》2022年 第3期13卷 92-100,148页
作者:朱靖江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中国民族志电影自20世纪中叶出现之后,长期处于电影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地带,较少得到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在80年代,由于从业人数较少,且多为人类学民族学内部的学术性创作,其成果更鲜为人知。然而,若回溯中国民族志电影发展史,两代学者与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纪录片与民族志电影的突破性发展--评《观察电影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10年 第6期 150-151页
作者:邹祎杰爱丁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观察电影,是一个在影视人类学中常见的术语。观察电影常常被认为和民族志电影是同一个类别。它的出现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一开始流传的形式呈现为一种对人类学家和纪录片制作者之间的对话的记录和描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音新技术视域下民族志电影的认同研究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8年 第2期 32-35页
作者:侯李游美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在影音新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有必要从相关学理层面,对民族志电影在面对科技、互联网、物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时,如何保持与它们适恰的距离并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民族志电影本身自有"大于电影"的意义,不仅须在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方的纳努克》启示:民族志电影方法论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37卷 13-18页
作者:徐菡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长篇纪录电影,《北方的纳努克》成功建立了迄今还在广泛使用的纪录片创作模式。作为民族志电影的先驱和启蒙,本片也一直是人类学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讨论焦点。在方法论上,影片的参与观察、合作反馈、文化表演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志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中的疾病隐喻
收藏 引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8年 第1期11卷 230-243页
作者:陈爱国 费园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通过一对裕固族儿童穿越沙漠寻找父亲和家乡的故事,反映了裕固族文化生存的历史与现状。影片在影像上运用虚实结合、符号隐喻的手法,使得叙事和抒情达到了和谐,尤其是含蓄的疾病隐喻,不仅使叙事更加丰富,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早期发轫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 第1期48卷 107-116页
作者:朱靖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081 
20世纪初叶至40年代末期是中国民族志电影的发轫期,西南诸省则是此类影片最早的创作地区之一。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外旅行者、外交官、文化学人、基督教传教士以及中国的学者和电影从业者皆往来于此,以地方风情、民族文化、社会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超越民族志电影:视觉人类学近期的争论和目前的话题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期25卷 37-41页
作者:芭芭拉 杨美健 康乐德国Free University Berlin and University Viadrina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600 
对于许多人来说 ,视觉人类学是民族志电影的产物。结果大多数的教学计划为了使学生创作电影纪录片 ,都着眼于他们的应用训练。与这种观念相反 ,作者这篇论文的目的是要强调视觉人类学也包含有民族志电影制作以外的研究。首先 ,作者要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志电影的“真实”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 第6期 92-96页
作者:陈学礼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云南昆明650091 
为保证民族志影片的科学性而提出的民族志电影的真实性原则是影视人类学研究中讨论已久的一个话题。作者将从民族志电影的相关制作过程出发,探讨民族志电影的真实原则以及与之相关的客观性问题。实际上,我们并不能在民族志电影的前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志电影表述的实质 ——以花溪久安古茶树拍摄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9年 第14期32卷 66-68页
作者:徐帆 何磊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民族志电影作为人工产品,可以看作是实地拍摄和后期剪辑两次表述的结果.实地拍摄会受到地点、光线、拍摄角度、噪音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剪辑过程中,制作者必须依赖于第一次实地拍摄素材来进行文化的叙述和描写,而剪辑和挑选会使得情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忆仪式视域下民间文化的跨媒介传承——基于民族志电影《大河唱》的个案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1年 第1期 56-58页
作者:黄皓宇辽宁大学 
本文主要以民族志电影《大河唱》为例展开研究,从《大河唱》蕴含的媒介形式出发,通过“在场”与“空间”的视角探讨不同媒介形式下仪式传播的哲思,探究民族志电影承载的文化记忆,并浅析其在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的接续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