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民族思想"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山庄内外皇家寺庙额联与乾隆的民族思想
收藏 引用
《满族研究》2012年 第1期 70-74页
作者:于佩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北承德067000 
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执政时期,先后用了近80年时间(1713-1792),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外,建造了融合我国各民族宗教建筑风格的皇家寺庙,大约30座左右。这些寺庙的门殿、廊柱,均有康熙、乾隆皇帝御制的匾额和楹联,避暑山庄内外皇家寺庙楹联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与费孝通研究民族思想维度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3期 16-22页
作者:郎维伟 文晓波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402160 
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建构包含三个层次,费孝通的学术成果作为第三层次是对中国民族理论本土化的贡献,而且为第二层次理论的顶层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费孝通作为民族研究领域的大师级学者,他从历史、社会、文化三个维度研究中国民族,提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潘光旦的“土家”识别及其民族思想--《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
收藏 引用
《清华社会学评论》2023年 第1期 38-57页
作者:李芳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出发,理解潘光旦的“土家”识别及其民族思想。学界对土家族的研究,大多围绕族群本身展开,拘于“族源”的还原论。潘光旦认为民族地区的历史研究,必须与汉族,“乃至全部中华人民的大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个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多样的统一”至“尽善尽美”:论岑家梧的民族思想
收藏 引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2期39卷 21-30页
作者:庄振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岑家梧是中国早期最重要的人类学者之一,一生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成绩卓越。他提倡“综合-创新”的研究路径,主张多学科的融合与多视角的互换,为研究中国复杂的社会现实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奠定了他在民族学领域的学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民族思想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收藏 引用
《中国民族2015年 第3期 44-46页
作者:周平云南大学政治学系 西南政法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仅多次使用"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而且以此来论述中国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这样的论述从多个角度揭示了中华民族问题的本质和内涵,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实际上是提出了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曼殊诗的时代特征
收藏 引用
《文史哲》1992年 第1期 92-96页
作者:孙之梅 
苏曼殊诗在内容方面的时代特征是一反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深刻地表现了近代知识分子在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抗争、昂奋、幢憬、失望后的孤独、迷惘、感伤心态。曼殊诗在艺术方面的时代特征是“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其诗虽多为七绝,也用典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油画民族化历程的启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8年 第4期24卷 241-242,217页
作者:王亚婷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系陕西西安710054 
一中国油画发展到今天,“民族化”仍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油画这门源自西方的艺术能否被我们吸收和借鉴,能否被中国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关系着这门艺术能否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发扬和丰富,成为表现民族思想、情感和审美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话剧史 百年文化路——试评田本相先生主编九卷本《中国话剧艺术史》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6年 第11期 20-26页
作者:胡一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 
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先生审读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下册时说:“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结构”的智者——读《列维-斯特劳斯传》
收藏 引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4期26卷 153-155页
作者:郝培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2009年10月30日,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家、哲学家,结构主义思潮的主要创始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啨vi-Strauss)逝世。作为战后法国“民族思想英雄”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教师超自我艺术形象的创造
收藏 引用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89年 第3期 81-82页
作者:蔡同乐 张雅清大连轻工业学院 
教学应当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是一位艺术家,所以,教师应当善于塑造超自我的艺术形象。首先,要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形象,语言,动作等等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