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民族遗产"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民族遗产出发——潘絜兹“新国画”转向探赜
收藏 引用
《美术》2024年 第7期 86-95页
作者:王成国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国画运动中,传统派画家们面临着思想的改造和艺途的革新,潘絜兹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本文围绕潘絜兹的艺途之变展开,通过考察艺术家早年的艺术之路,揭示其坚定而温和的传统主义主张,探索在20世纪50年代国画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色彩展现传统文化 以造型诠释民族遗产——以“绘本”的形式表现裕固族传统文化之初探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18年 第9期 33-33页
作者:窦素芸 邢建英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培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祖国文化的瑰宝,抢救、整理、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显得日益紧迫,刻不容缓。一、裕固族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现状裕固族因其悠久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实·传统·革新——从人大礼堂创作实践,看建筑装饰艺术的若干理论和实际问题
收藏 引用
《装饰》2008年 第S1期 32-35页
作者:奚小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装饰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参加和主持了首都十大建筑、钓鱼台国宾馆、首都机场、毛主席纪念堂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设计等,既努力表现民族精神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创立了不少典范之作。如1953年,参与苏联援建的北京苏联展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展开幕
收藏 引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 第3期 158-159页
作者:董清馆长办公室 
2015年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波兰华沙国家博物馆、亚当密茨凯维奇学院共同举办的“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展览开幕。该展览是我馆近年来举办的首个波兰文化展览,也是波兰艺术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亮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设计教育的思考
收藏 引用
《美术》1992年 第2期 5-6页
作者:王明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由人类创造之物所构成的生活环境普遍关心,作为具有传递生产经验的社会生活经验功能的教育,必然与社会的前进同步发展。因此,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工艺美术教育,都会明确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的纤维艺术和染色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4年 第2期 124-128页
作者:赵周明 
日本的染织专业,是通过艺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训练,除学习和服面料的设计制作外,主要以培养能够设计并制作出一件艺术作品的造型作家为目的。它运用染与织的多种制作手段,积极进行艺术品创作的探索。从所使用的材料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本土化的诠释——月份牌美术之启示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7年 第3期 12-13页
作者:彭才年 陆慧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文章重新审视老上海月份牌美术,提出"本土化"是老上海月份牌美术成功的原因之所在。鉴于老上海月份牌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当代美术与设计必须立足于中国本土,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的精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风格的道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向本土化的平面设计
收藏 引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 第9期20卷 59-60页
作者:向艳乔玉溪师范学院美术系云南玉溪653100 
中国的现代设计是自开放改革以来发展起来的 ,在 2 0余年间 ,中国的设计在迅速的成长 ,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出现了大量抄袭外国的现代设计 ,漠视本国丰富的民族遗产的现象。而中国的平面设计艺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必须要创造出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网版印刷工艺与敦煌壁画艺术
收藏 引用
《丝网印刷》2015年 第6期 41-43页
作者:张丽丽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敦煌壁画艺术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敦煌处于中西交通的要塞之地,西域文化的传入,丰富了敦煌佛教艺术,加之与中原文化又不断地交流融合,从而形成了壮观灿烂的敦煌壁画。敦煌石窟壁画是现今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石窟壁画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足石刻世俗造像的数字化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年 第8期 129-131页
作者:李绍彬 冯霞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大足石刻艺术作为历史社会的缩影,具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大足石刻艺术世俗化的造型风格、审美内涵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探讨,意在以数字化的全新视角和艺术表现手段传承与发展大足石刻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