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民进党"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竞选广告的民进党特性及沿革分析(1996—2012)
收藏 引用
《台湾研究集刊》2014年 第3期 37-48页
作者:莫莉 黄合水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州350117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361005 
在台湾政治格局中,民进党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近30年的发展中,该凸显了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随着社会和两岸局势的发展又有所改变。本研究以1996年至2012年五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332则民进党的报纸竞选广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进党成立初期的组织建设与力量发展
收藏 引用
《现代台湾研究》2020年 第3期 24-31页
作者:严峻全国台湾研究会 
民进党成立初期,在各方面进行了较为完备的组织建构,其权力结构设计呈现"多元制衡"的特点,公职提名制度也逐步完善。民进党延续其"外运动"以来的做法,重视通过发动社会运动扩大政影响力,但内逐渐形成了应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进党“完全执政”模式与岛内政局走向初探——“立法”与行政权力关系的视角
收藏 引用
《现代台湾研究》2016年 第5期 25-30页
作者:严泉上海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在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与立法机构过半席次的双重胜利后,民进党进入"完全执政"模式。不过,泛蓝势力在仅占民意机构三分之一席位的态势下,在制度空间上仍然能够有所作为,如可以依照相关规定提出"罢免案",即使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排蓝民调”看民进党政治生态的滑轨与嬗变——一种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观察视角
收藏 引用
《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 第4期 55-62页
作者:李鹏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民进党在2007年的"总统"和"立委"初选中首次采用"排蓝民调"。从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角度看,"排蓝民调"的制度设计在客观上有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实质是民进党内某些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以实现最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近刘照渊──记著名书法家、民进党员刘照渊
收藏 引用
《中州统战》1995年 第6期 22-23页
作者:邓清 
走近刘照渊──记著名书法家、民进党员刘照渊本刊记者邓清也许是因为刘照渊自小喜静的性格因素吧,他选择了枯燥的书法艺术作为终身的志趣和追求。三十出头的他个子不高,瘦瘦的,白白静静,总是穿着那件干于净净的茄克衫。许是因为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
收藏 引用
《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年 第9期 41-42页
作者:郭志明实力媒体中国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2008年的博弈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最终的裁判除了广告主与广告公司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媒体习惯在慢慢改变的消费者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赖清德的“文化破冰之旅”
收藏 引用
《福建社科情报》2014年 第3期 27-31,42页
一、赖清德首次访陆展开“文化破冰之旅”6月6—7日,在民进党被视为“明日之星”的台南市长赖清德登陆访问上海,展开他个人的首次访陆之行。随同赖清德还包括台南市美术馆筹备委员会召集人陈辉东、前台北故宫院长林曼丽教授、萧琼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冻独”提案为何会被打入冷宫
收藏 引用
《两岸关系》2016年 第8期 19-20页
作者:钮则勋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告系 
7月17日,民进党举行了“全代会”,除进行重新执政后全盘翻新的权力改组之外,更突显及建构出蔡英文定于一尊、内无可撼动之地位已然确市,从内有人提出“废除中华民国”以落实“转型正义”与“维持现状决议文”取代旧有“台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报业的演变与面临的挑战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1996年 第6期 36-37页
作者:刘燕南中四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解禁后的台湾报业经过一段短暂的“战国纷争”后,喧闹一时的“办报热”、“增张热”逐渐缓释并近于沉寂。如今,由联合报与中国时报两大超强势报团双雄钳制的台湾报业格局,随着《自由时报》的黑马般窜升而有了微妙的变化,岛内报纸的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在港澳的实践
收藏 引用
《百年潮》2009年 第2期 67-70页
作者:李家泉 
自邓小平1982年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来,到现在已27年了。“一国两制”原则本来是为台湾设计的,后来首先试用于港澳地区,实践证明是完全成功的。而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却极力把“一国两制”污名化,认为它不适用于台湾。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