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民间戏曲"
241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看戏微录(五)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1年 第5期 89-102页
作者:王馗不详 
2017.11.20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之平舆县丝弦道《德孝情》。"安安送米"是南北民间戏曲的经典作品,在《跃鲤记》为代表的主流剧目广泛流播的时代,姜诗作为道德教化的典型始终承载着"孝"的伦理责任,但是民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竹笛多声演奏开发
收藏 引用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 第Z2期 59-62页
作者:刘正国 
中国竹笛演奏艺术源远流长。据现存史料记载,至少在千余年前的汉、唐时期,无论是官延抑或是民间就已有了技艺高超的笛子演奏能手。在戏曲声腔兴盛的明、清时期,笛子这一古老乐器得以在民间戏曲这一载体中勃发了生机,演奏艺术渐趋成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母体艺术——安庆调·潜山弹腔再探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6年 第9期 49-54页
作者:郑炎贵 
京剧形成一般认为发生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帝王之都北京,由进京且留驻的民间戏曲以及传统戏曲荟萃而成,以老生三鼎甲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领军的一代名伶,为熔创京剧立下了不朽之功,其中尤以安庆潜山人程长庚艺术生涯最久,影响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中原戏曲发展中现存问题的理性思考
收藏 引用
《芒种》2012年 第23期 239-240页
作者:赵梅枝许昌学院音乐学院 
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而戏曲文化是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河南地区有据可查的地方戏曲剧种约有45种,主要为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道情戏、四平调、坠剧等,种类繁多的民间戏曲为河南戏曲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耍孩儿》纵横考——兼谈“柳子”声腔的渊源与流变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3期10卷 91-101页
作者:任光伟 
《耍孩儿》作为套曲曲牌,最早见于金代散曲作家杜仁杰。他在《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里,一连用了七个《耍孩儿》和一个尾声,七曲成套又互有差异,可见它的由来已经很久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元戏曲若干问题试论
收藏 引用
《中原文物》1990年 第4期 30-36页
作者:郭建设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角觗俳优,史有所载:参军戏弄,体繁叶茂宋元杂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空前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研究部分。建同以来,宋元时期戏曲文物大批发现,使有关问题越来越得以明确的解释关于宋元时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原戏曲窝班论
收藏 引用
《中国地方志》2004年 第2期 56-60页
作者:刘克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473061 
窝班是进行戏曲教育、开展艺术演出活动的团体。中原民间戏曲在清朝至民国年间之所以达到繁盛的巅峰,与供养戏曲窝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文化现象分不开。民间戏曲窝班的供养者既有乡宦、商贾、富门,也有农民、孤儿院等其他社会角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琵琶记》的悲剧品格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1年 第3期22卷 8-19页
作者:陈文新 
关于的评价问题,建国后的学术界一度争议颇多.1956年6、7月间,中国戏剧家协会曾组织了一次专题学术讨论会,诸多看法可梳理为三个大的分支:一、是封建说教戏,高明站在封建士大夫的立场篡改了民间戏曲,主要倾向是宣传封建伦理道德;二、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8年 第2期 90-95页
作者:冯俊杰 
明王《重修乐楼之记》碑的文化内涵冯俊杰一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乡下交村成汤庙内,有一通明代王的碑刻。碑高248公分,宽94公分,笏头,正书,碑文完整清晰。碑中考述前人创建乐楼的原因,颇带一点理论色彩,与一般庙宇此类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清传奇及其盛衰
收藏 引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6期 35-42页
作者:汤兰升 
明清交替之际,民间兴起的弋阳腔,向独步剧坛、搬演元明杂剧传奇的昆曲,进行了一次挑战,使之相形见绌,不得不在红氍毹上为民间戏曲让出了一席之地。乾隆年间,风靡大河上下的梆子腔,又一次闯进北京,与昆曲争雄。经过这两次“花雅相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