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民间戏班"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锡剧民间戏班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5年 第1期21卷 10-21页
作者:夏月 朱恒夫同济大学文法学院上海200092 
在对活跃于苏南地区的锡剧民间戏班调查、分析、详尽描述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民间戏班与专业剧团是并行不悖的两种锡剧演出主体,其兴起缘于苏南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于文中指出制约其发展的数方面问题,据此,提出解决的思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学视野下的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探析--以盐城地区淮剧民间戏班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0年 第6期36卷 101-105,222页
作者:于基厚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江苏盐城224007 
民间戏班是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但其生存状况堪忧。盐城地区淮剧戏班是我国民间戏班的一个缩影,对其进行文献梳理和田野考察,并结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进行的生态学分析,可以昭示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台民间戏班观演关系考察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09年 第5期 73-74页
作者:王秀玲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在戏剧的演出活动中,有一系列的基本要素,如演员、观众、舞台、灯光、布景、音乐等。波兰导演耶什·格洛托夫斯基用层层剥笋的认识方法.一个个排除了戏剧中多余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演员与观众。他在考察了戏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内蒙古二人台民间戏班现状调研--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小班”个案谈起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 第1期20卷 32-43页
作者:刘玉欣 董波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广州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二人台,是流行于晋、陕、蒙、冀四省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其产生的源头,与明末清初“走西口”的流民文化不无关联。由于地缘时间等时空因素,当下四省区二人台的发展,彼此之间既有共性关联,又互有区别。内蒙古地区的二人台艺术,是游牧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味民间戏班“路头戏”的特殊魅力
收藏 引用
《戏文》2003年 第3期 34-35页
作者:梁益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沙花鼓戏民间戏班调查
收藏 引用
《艺海》2008年 第1期 30-33页
作者:石力夫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学者对戏曲的研究多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通常设立于中文专业之下的文本研究,其方向主要集中于对剧本、文辞、音乐(其中又主要是音律的研究)以及剧本作者的研究。另外一个方向是设立于表演专业之下的舞台研究,其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焦作地区民间怀梆戏班现状田野初考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9年 第6期 44-47页
作者:李新现河南理工大学 
戏班是戏曲演员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高度商业化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对戏曲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在传统文明遭遇现代文明的语境中,民间戏班从组班、戏班规模、演出形式、搬演空间、运作方式、结构构成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范本──从《草根的力量》谈起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2年 第1期 22-26页
作者: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傅谨先生选择浙江省台州民间戏班进行长期的田野考察,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台本”在古典剧目传承中的作用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9年 第1期 110-111页
王丽梅在《文艺研究》2008年第9期发表同题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剧目的传承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依靠书坊刻印与传抄,通称为“墨本”或“案头本”;二是依靠民间戏班改编或移植,除少数刻印本外,大多为传抄本,通称“台本”或“唱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革命历史题材粤剧的艺术特征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2年 第8期 80-82页
作者:余亚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粤剧形成于清代嘉庆与道光年间,受弋阳腔、皮黄和梆子腔的综合影响,在本地出现了大量民间戏班。发展初期的粤剧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戏,并留下《芦花荡》和《王彦章撑渡》等多部传世之作。辛亥革命前后,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