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水墨精神"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谈中国水彩艺术中的水墨精神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0年 第8期 76-78页
作者:邹建敏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水彩画作为西洋画的一种,先于油画传入中国,以其鲜明的语言个性独立于画林。水与色是水彩画语言形式最基本的构成;“水”的韵味,“彩”的透明性,是水彩画在艺术面貌和审美价值方面区别于其它画种的独特性根本所在。在水的运用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格胜的艺术观与水墨精神——兼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趋向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3年 第1期 134-139页
作者:盘莉娜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艺术中心 
1985年,中国山水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悲观论调被抛出,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中国画何去何从的大论战。恰于此际,黄格胜酝酿多年的国画长卷《漓江百里图》横空出世,随后在海内外美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看似机缘巧合之间,黄格胜以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墨精神与当代演绎——对话“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11年 第1期 104-107页
水墨艺术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使它成为东方民族身份的象征。其在历史中发挥的文化魅力深切地影响我们的文化观念,即使在当下多元的现代艺术发展格局中,水墨艺术的精神也并没有远离我们,它所呈现的旺盛生命力依然存在我们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墨精神——对话张健君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15年 第1期14卷 104-105页
作者:马楠 
马楠:中国的水墨艺术是从书法开始的,发展到中国的绘画,逐步形成了写意的风格,但都是在平面中展开的。纵观你的水墨作品,我发现很多都是在空间中展开的,能否谈一下你的意图、创作形式和思考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汤垕“写意”说内涵及徐渭水墨精神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5期27卷 142-144页
作者:陈孝荣 陈和莲重庆三峡学院 
中国绘画自宋代文人画出现以前一直是以宫廷绘画和民间画师的勾斫赋彩法统治着画坛,自苏轼、文同为代表的文人绘画出现之后,改变了一贯以“勾斫赋彩,模拟对象”,“以形写神”表现技法较为单一的统一局面。元代理论家汤垕站在文人画家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墨精神与图像空白--杨来华先生山水画解读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年 第12期 30-32页
作者:邓绍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杨来华先生的山水画,有对中国传统水墨精神内涵的探究,也有对现代图像艺术表达方式的尝试,其山水画作中所体现出的多元文化与创作手法的巧妙结合,得益于他艺术的灵性和对禅意的参悟,其东方水墨韵味既抒发了他的个人情怀,更有他对现实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墨精神-新媒体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 第1期22卷 65-68页
作者:骆丽君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中国水墨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绵延千年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在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一股强劲力量,那么,以笔墨为载体的水墨精神,在受到新媒体的极大冲击后,在抛弃了纸笔墨之后,水墨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曲磊磊的现代水墨精神
收藏 引用
《东方美术》2005年 第2期 26-33页
作者:马建 
中国水墨画艺术历史悠久,它重性情、尚意境、讲气势,而现代水墨更是不墨守束缚,在传统中追求着更高的绘画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70”一代 风华三杰:2014年“70后”优秀当代书画艺术家绘画艺术巡礼——“面之精神”之范治斌之水墨精神:美之信仰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14年 第35期 193-196页
作者:张天羽 
“学院派”在当下画坛已然是一个惹眼的字眼,时代的发展让高等教育覆盖程度较高的一代逐步走向了社会前台,所以即便其中很多人还意认不到学院美育的根基对艺术家而言多么攸关,但是他们会本能地关注教育背景,特别是对系统化培养程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用西方的色彩表现中国水墨精神--记当代青年艺术家于大伟绘画作品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09年 第4期 82-83页
作者:德第法国布尔日国家美术学院教授 
今日的绘画,回顾它的历史,它的构成,它的技巧,总是被不同的艺术家再次探讨。中国水墨画以自然为基础,通过绘画来诠释内在精神,远不同于西方美学只是通过对形式的仿造来表达想法。于大伟的绘画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和西方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