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徐复观讲过:“道德、艺术、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三大支柱。”可见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它排在科学之前。艺术当然离不开艺术家和艺术品。静观和近观陈飞翔近期创作的《琴音幽居图》、《雨后峰翠》和《散峰入云》等,这些作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主观地向我们传达笔墨精神的完美。水墨精神的高度要求向我们展示出作者的审美追求:“绘事水墨为上。”(王维语)
摘要:本文从“用笔之辨”、“用墨之辨”及“精神之辨”三方面,论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空间意识。在古今之变的时间维度上,谈论中国山水画家在笔墨实践过程中如何调整自我的空间意识,从而导致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历史变迁;如何从线性、笔形转向笔踪墨痕.又如何从笔性转向无笔性。随着用笔问题的退场,墨色的随机性取代了以笔带墨的随意性,由意及境.水墨之意象充满着各种隐喻,同时在“水墨精神”的引导下,各种水墨形质在新的叙事逻辑中重新出现,形成新的空间意涵。
摘要:在今天的语境之下,水墨绘画一方面需要对水墨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继承与重思,另一方面需要在外部多重的文化冲击之下,以更加契合时代的姿态予以一定回应。如何重研水墨艺术的传统又在今日有所新开拓,则需要对水墨中始终蕴含的精神性给予更多的挖掘。这种对于水墨精神的探索贯穿着姬子先生的一生,体现于他立足传统、放眼现代、根植东方、学研西方的创作之中。
摘要:一、靳埭强水墨精神产生的文化背景1、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靳埭强“融贯中西”的设计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一直站在一座桥上,这座桥就是香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不断交汇、碰撞与融合,给予了靳埭强智慧的思索、超越时代的眼界以及敏锐的艺术嗅觉。他在欣赏西方现代设计思想和手段,全情吸收西欧思潮并随波逐流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并从中吸取养分,努力超越潮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香港这样一个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大背景下才有了像靳埭强这样的设计艺术家的产生。
摘要:文章分析现代平面设计借鉴水墨艺术之必然,并从水墨材质的运用、水墨精神、水墨构图、水墨色彩等方面探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明确形式与内在精神特质的重要性,呼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摘要:周俊,1955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硕士学位。曾任欧盟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执行主席。曾先后在上海美术馆,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博物馆、普林塞斯哈夫国家美术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艺术博物馆、科隆亚洲艺术博物馆,英国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展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周俊水墨画》《周俊彩墨》《周俊人物画集》《周俊艺术》《周俊抽象水墨系列》等。
摘要:西方表现主义的形成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近几十年来,西方表现主义的大量引入,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了水墨画这一东方艺术。两者之间的情结是当代水墨画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何结合西方表现主义的观念以水墨的表现性来体现当代语境一直是当代水墨画家的主要课题。本文主要以水墨人物画为中心,探讨传统中国水墨画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表现性的本质异同,以期窥探出当代水墨人物画发展的路子。
摘要:时装画,既是服装设计师扑捉灵感、表达创意的专业技能,同时又是一项个性化传达时尚品味的独特画种。水墨作为最具中国文化特质的艺术精粹,千百年的发展使它成为最能反映中国人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绘画的某种最高代表和典范,甚至水墨精神已成为承载中国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载体。本次作品以水墨这种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绘画形式探索融入时装画创作的可行性,力图寻找水墨与时装画之间契合的可能性和方向,探索水墨这一艺术形式在未来时装画创作中的发展空间和形态。
摘要:一、“水墨精神”与“艺术精神”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不愧为“老庄艺术精神”的注释全书,它似乎成了开解中国艺术精神的钥匙。道家思想源出黄河文明的原知识谱系.“易”可谓承前启后,先秦六家之说贯穿了这一原始思维的主干,
摘要:当代山水画在传统基础上有了多元化的面貌.以笔墨为核心的各种探索,在很多艺术家那里已经成为常态,他们坚持水墨精神.同时融会当代审美情趣,从而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山水画新形态。刘罡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