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水气比"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水润滑单螺杆空气压缩机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23年 第5期49卷 558-565,596页
作者:李亚南 王景甫 吴玉庭 智瑞平 雷标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北京100124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为了深入研究水润滑单螺杆空气压缩机性能的影响因素,设计制造了一台水润滑单螺杆空气压缩机,并搭建了测试试验台,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转速、排气压力和喷水流量对水润滑单螺杆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转速可以减小泄漏量,提高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气比对直接接触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性能影响
收藏 引用
《煤气与热力》2020年 第3期40卷 4-7,J0041页
作者:王逊 刘璐 胡明北京优奈特燃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23 北京市公用工程设计监理有限公司北京100023 
针对采用直接接触式烟气-水换热器(以下简称烟气换热器)、直接接触式空气-水换热器的燃气锅炉(额定热功率5. 6 MW)供热系统,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分析烟气换热器水气比(喷淋水与烟气质量流量之)对燃气锅炉进口空气温度、系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壳牌煤气化生产合成氨之变换装置水气比及工艺流程设计探讨
收藏 引用
《化肥设计》2012年 第1期50卷 16-19页
作者:周明灿 李繁荣 陈延林 刘伟 孟强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23 
介绍了CO变换工艺高水气比与低水气比的区别与作用;较了壳牌煤气化生产合成氨的高水气比变换工艺与低水气比变换工艺的工艺流程、操作参数和外供蒸汽消耗;总结了高水气比与低水气比的工艺特点;结果表明,壳牌煤气化生产合成氨的变换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散堆填料的空气湿化塔性能实验研究
收藏 引用
《热科学与技术》2022年 第2期21卷 130-135页
作者:张健 路源 王波 乔春珍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14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动力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62 
搭建了内径约0.60 m的空气湿化塔性能实验台,以塑料阶梯环散装填料塔为研究对象,实验并分析了气速、水气比、填料总高度对湿化塔的压力损失、加湿效果和传质单元高度的影响,以及进水温度对后两者的影响,同时获得了空气湿化填料塔精细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射流预冷试验用温度探针的设计与测试
收藏 引用
《航空发动机》2020年 第3期46卷 84-89页
作者:耿欣 薛秀生 王晓良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沈阳110015 
针对航空发动机射流预冷试验中气流温度难以测量的问题,设计了1种温度探针,并提出了测温方法,给出了计算气流总温的修正公式。在射流预冷试验台上开展了试验验证,该试验台具有加温、喷射冷却水、使用温度探针测量喷水后混合气流温度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点喷雾无喷嘴空调室的设计及应用
收藏 引用
《棉纺织技术》2006年 第6期34卷 9-12页
作者:涂前文湖北省武汉川鄂兄弟除尘新技术研究所 
为了有效清除煤灰纱,进一步降低能耗,设计了多点喷雾无喷嘴空调室。该空调室在原有空调室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取消了原空调室的轴流风机(或喷雾风机)、喷淋管及水泵,代之以6台双速喷雾风机。对了加湿、去湿过程中的水气比,认为多点喷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甲醇精馏装置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小氮肥》2012年 第8期40卷 18-19页
作者:王玉玲 李清峰 尹红伟 曹会敏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河南鹤壁458000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甲醇装置设计产能为年产600kt甲醇、副产6000t硫酸,采用低水气比耐硫变换、德国鲁奇低温甲醇洗、丹麦托普索低压甲醇合成、WSA硫回收、五塔甲醇精馏、PRISEN膜氢回收等工艺技术,具有工艺先进、配置完善等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60万t/a合成氨系统变换装置“零蒸汽”消耗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化肥设计》2019年 第3期57卷 20-22页
作者:孙和芳山东三维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4.0MPa(g)粉煤气化的粗煤气CO干基含量在65%(v)以上,而水气比一般在0.8左右。为了满足合成氨装置中合成气的CO干基含量在0.4%(v)左右的要求,需要向变换装置补充大量的水(或水蒸气)来提高水气比。针对这一特点,通过对变换装置热量回收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凝)空调机组的设计及试验分析
收藏 引用
《制冷与空调》2020年 第1期20卷 74-79页
作者:刘振宇 黄翔 常健佩 常江 于优成 王进军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优斯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凝)空调机组,将蒸发冷却、蒸发冷凝、机械制冷技术三者结合,加大了自然冷源的应用时间。阐述其运行模式,并结合数据中心机房特点,介绍适合数据中心机房的机组运行模式。设计一台风量为20000 m 3/h...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合成氨系统变换工艺的设计与优化
收藏 引用
《煤化工》2012年 第1期40卷 24-26,58页
作者:马如芬 汪旭红 魏焕景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甘肃兰州730050 
针对某合成氨系统粗煤气中CO含量高、水碳低的特点,进行了CO变换工艺设计与优化。为达到设定的各段变换炉出口CO体积分数的设计指标,提出了两种补水(补汽)方案,并从平衡温距、甲烷化副反应及变换炉出口CO含量方面进行了对,最终从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