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传佛教"
8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汉传佛教僧服的演变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2年 第1期 11-13页
作者:沈高名 张康夫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佛教的服饰文化自传入中国以来,便与中国的气候环境、传统礼教和民俗民情进行了新的结合,衍生出适用于中国本土的僧服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汉传佛教僧服逐渐演变并趋向成熟稳定,而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传佛教梵呗“十方腔”音乐形态研究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 第6期 27-34页
作者:胡炜光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重庆408100 
汉传佛乐“十方腔”通行于我国各大寺庙中,其甚少受到民间音乐影响而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着相对的统一性,乃汉传佛乐之核心部分。因此通过剖析“十方腔”的音乐特征,不仅揭示了汉传佛乐之本质形态及审美风格,还有助于挖掘汉传佛乐“华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传佛教僧服中国化的演变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2020年 第2期 72-73页
作者:罗薇薇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 
一按照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可以拥有3种僧服(三衣)、比丘尼拥有5种僧服(五衣),佛陀为使僧人与外道有所区别,以及避免僧人对所穿着的衣服生起欲染心,于是规定僧衣应染成"坏色"(颜色不用上色或纯色,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壁画艺术特色之比较——以瞿昙寺壁画为例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年 第5期 38-40页
作者:王青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佛教中重要的两大派系,但是由于时间、地点以及传入方式的不同也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教义上讲,汉传佛教为大乘显教,而藏传佛教为显教和密教合而为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西柳州开元寺汉传佛教艺术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 第6期 F0002-F0002,F0003页
作者:蒙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方微笑与冥想:汉传佛教佛头造像艺术流变的图像学阐释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2期35卷 5-14页
作者:张杰宁波财经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016 
佛教信仰与传播中,佛像作为核心视觉符号发挥着重要作用。佛头造像又是佛像的核心。汉传佛教佛头造像,从"仙佛模式"、"胡貌梵相"到"改梵入夏",从"秀骨清像"到"高贵雍容",直至似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汉传佛教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6年 第11期 62-66页
作者:周景春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台湾佛教音乐的研究状况与佛教在台湾的发展态势及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有密切的关联。1949年之后在台湾成立的"中国佛教会"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台湾佛教告别了日本殖民化的时代,逐步确立了大陆的佛教制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传佛教僧服款式色彩的演变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0年 第11期 50-51页
作者:黄向群金陵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宗教伴随着人类历史而产生、发展,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活动属于社会生活的范畴,宗教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艺术,需要利用艺术作为表现形式,此外,宗教的传播也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汉传佛教与中国书法的传播互动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2008年 第6期 83-85页
作者:周红路 周文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祖祖相传传底事,佛佛授手不唯他。若存情识论知解,耳里尘沙眼内华。(《圆悟录》卷2)杨岐宗禅师圆悟此语非常恰切地阐述了汉传佛教与中国书法之间的传播互动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汉传佛教忏法及其音乐初探——以《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为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7年 第4期 80-87页
作者:郭娜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北京100031 
忏法仪式源于古印度文化。其传入中国汉族地区后,一些仪式仪轨为适应当地风俗习惯,逐渐汉化。随着汉传佛教丛林僧伽制度确立,原印度佛教的忏摩、布萨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汉族文化特色忏法仪式。《千手千眼大悲忏法》正是以《大悲咒》为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