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语诗歌"
9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汉语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原理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1993年 第3期14卷 91-95页
作者:王东升山东大学中文系 
一初看起来,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诗歌属于语言艺术,二者似乎相去甚远。音乐具有三个层面,即音符感觉层面、旋律整合层面和情感归化层面;而诗歌的层次要丰厚得多,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层面,即:语音层面、意辞层面、意象层面、意境层面、情感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藏族汉语诗歌审美境界论
收藏 引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3期38卷 85-95页
作者:刘莉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藏族汉语诗人用充满民族印记、展示藏地风貌并饱含生命内蕴的诗,表达艺术世界动静二元同一无碍的和谐美满,在审美范畴内融汉藏文化传统理趣与积淀,呈现现量境界、直觉境界、乐受境界和圆融境界等诗学特点,富含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又颇具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9年 第5期 26-35页
作者:姜耕玉南京东南大学文学院 
本文从中国新诗的诞生与八十多年来几次大的转变中 ,勘察现代汉语艺术建构的境遇。文章认为 ,新诗发展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现代隐喻结构的形成———诗意语言对灵魂和生命的家园的抵达 ;而对新诗体形式的一再误读 ,则酿成了世纪的缺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字传媒时代的汉语诗歌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2008年 第6期 185-187页
作者:白寅中南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3 
媒介革命已经成为催动新世纪中国文学转型的技术引擎,但这一语境中的汉语文学能否真正延伸成为一个文学发展的历史节点,推进转型中的文学健康前行,还需要确立起它自身发展的建设维度,如调整对文学的理解方式、注重艺术质素的价值赋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年汉语诗歌审美范式研究的必要性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2期42卷 98-101页
作者:高蔚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百年汉语诗歌的发展,有不少艺术思想、美学旨归,曾一度影响了写作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对百年汉语诗歌拥有相对稳定的美学认知,具有示范工具意义。这些艺术思想、美学旨归是承载了历史情感与历史内容的公认"模式",它们从纷乱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朝圣之旅:诗歌、民族与文化冲突——转型期藏族汉语诗歌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 第2期26卷 161-168页
作者:姚新勇暨南大学文学院 
以"朝圣之旅"为核心结构,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藏族汉语诗歌写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既高度关注对藏族汉语诗歌本身艺术品质的展示,同时又严肃而审慎地分析了所涉及的族群文化冲突的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言志”对汉语诗歌音乐本质的规定——借助现象学方法再论“诗言志”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21卷 78-82页
作者:沈亚丹东南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5 
“诗言志”是对汉语诗歌最基本的规定和描述,其中,“志”可同时训为“记忆”、“止于心上”、“心之所至”。因而“诗言志”具有以下内涵:首先,汉语诗歌具有“我思”性,即所谓“在心为志”;其次,与“我思”密切相关的,便是“诗言志”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语诗歌的形异现象——兼论汉语诗歌诗体的流变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01年 第2期 203-221页
作者:王珂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100875 
无论艺术起源于什么或者表现什么,艺术都需要适合于自己的表现形式。一些相对合理的表现形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完善起来。也有一些艺术的表现形式尽管对于艺术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受人类群体意识和原有欣赏习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语诗歌交韵、抱韵考论——兼及新诗“废韵”的荒谬性
收藏 引用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年 第4期32卷 20-26页
作者:张中宇重庆师范大学国学研究中心/文学院重庆400047 
语言的个性差异使不同民族诗歌呈现各异风采。汉语的普遍性重音、音节响度大等,提供了比英语强大得多的韵资源,新诗废韵论者的荒谬性在于对母语特性的"无视"。中国古老的《诗经》很可能是英语诗常用韵式"交韵"和&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20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收藏 引用
《社科纵横》2005年 第6期20卷 143-144页
作者:李秋虹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0 
20世纪汉语诗歌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种新生诗体,又总是以潜在的生命力,寻找一切复苏和健全自身的机遇。伴随着每一次对新诗的重新认知和艺术建设,都有利于新诗向现代汉语诗歌方面的艺术转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