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语诗歌"
99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古代汉语诗歌节奏论及现代启示——兼论“平仄”律对于汉诗节奏的“依附”性
收藏 引用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21年 第1期35卷 1-6页
作者:张中宇 胡君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尚书》《乐记》等不少文献载有中国早期的“节奏”论,虽然其所指并不完全一致,但一般都认为节奏具有规范、整齐等作用。从诗、骚两大源头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对节奏具有高度自觉,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语的诗美特性和诗人的追求:有节奏的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阿库乌雾汉语诗歌的现代意象研究
收藏 引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26卷 58-61页
作者:叶俊莉西昌学院文化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四川西昌615000 
彝族学者型诗人阿库乌雾以深厚的民族文化为底蕴,借鉴西方意象诗学的理念,运用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众多新颖、独特、韵味深厚的意象,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特体验、诚挚的民族情感,又融入了诗人对现代文化精神的理性思考,体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燕燕歌》和《候人歌》——汉语诗歌发生神话的音乐信息
收藏 引用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3期32卷 37-41页
作者:沈亚丹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汉语诗歌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记载的《燕燕歌》和《候人歌》,它们分别作为“北音之始”和“南音之始”,不但从神话学角度记载了诗歌发生的不同地理位置,同时也在寥寥数字中留下汉语诗歌不同发生状态的若干信息。前者在两两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际汉语诗歌》创刊号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收藏 引用
《中外诗歌研究》2014年 第3期 43-43页
7月6日下午,由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艺术创意实验室协办的《国际汉语诗歌》创刊号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楼举行。屠岸、曾凡华、谭五昌、顾春芳、洪烛、北塔等在京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二三十位诗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诗歌押韵的起源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 第4期 137-152页
本文认为,诗与散文同时诞生,但韵文的出现却远远后于散文。虽然商代已出现同字(音)相协的“前押韵”形式,但同韵相协这种真正的押韵形式乃萌芽于商周之际,而成熟于西周中晚期,与叠音构词、双声叠韵构词等其他声韵复叠形式大致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命的突围与审美的重构——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先锋诗人的文化策略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1995年 第4期13卷 3-7页
作者:阿库乌雾 
在中国当代诗坛,除了人数众多,占主导地位的汉民族诗歌创作群体外,这个“多元一体”的国度,还骄傲地拥有另外一支不可忽视的汉语诗歌创作力量:那就是少数民族汉语诗人群。尤其是他们当中知识结构完善、理论准备充分、观念意识超前,思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故乡的小令(组章)
收藏 引用
《散文诗世界》2010年 第6期 53-54页
作者:马亭华 
【诗观】提倡独立、安静、自由、创意、简洁的诗歌,主张回归汉语诗歌的民族性和传统,同时萃取西方现代诗艺术精湛的技法,古今贯通,中西合璧,赋予中国当代实验诗崭新的元素和活力,坚守在人民中间写作,为人民代言,保持诗人在时代中特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为什么艰苦奋斗?
收藏 引用
《文学自由谈》1991年 第3期 61-62页
作者:陈超 
现在,我认为我想清楚了关于诗歌的某种失败:我们大家缺乏的意识已经拥有,但一个基本意识却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它是什么呢?是精神,是只关涉到写作者个人的诗歌精神。或者我直说了罢,就是在今天写作,除了形式的自觉之外,我们没有那种临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诗中的隐喻
收藏 引用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 第10期4卷 126-128页
作者:王晶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00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应用。隐喻使得广告、影视以及文学作品生动有趣,流光溢彩。隐喻的作用在于用更为感性的彼物的描述来解释抽象的此物。学术界应该强化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及其艺术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语律诗的模块格局
收藏 引用
《当代语言学》1990年 第2期 27-31页
作者:R.Jakobson 徐志民不详 复旦大学 
关于对称及对称观念的多种实际运用,尽管已有大量的文献,然而还是难以确定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对称是我们所接触到的各种经验概括中最深刻的一种。———***①在刘若愚(James ***)的研究专著《中国诗歌的艺术》(The Art of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