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调二黄"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汉调二黄唱念结构形态论析——以杨家才的安康汉调二黄手抄本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5期40卷 125-134页
作者:冯文开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汉调二黄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程式和典型场景是汉调二黄唱念的建筑部件,构成了汉调二黄唱念文本的基本形态。它们遵循着固定框架,又在限度之内变异,体现了汉调二黄唱念的基本结构法则,保证了汉调二黄作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调二黄唱腔艺术的活态传承保护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3年 第30期 6-8页
作者:鄢志莉安康学院艺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汉调二黄是陕西的第大剧种,国粹京剧的声腔来源,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本文通过对汉调二黄的价值、唱腔艺术、生存现状、活态传承策略进行梳理研究,探索其传承与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汉调二黄走进幼儿园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安康学院学报》2018年 第2期30卷 15-19页
作者:骆云锦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汉调二黄是安康地方剧种,实施汉调二黄进校园是传承和发展汉调二黄的重要措施之一。汉调二黄来自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最显著的特点是接地气。汉调二黄走进幼儿园,让幼儿接受汉调二黄的艺术熏陶,不仅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调二黄《大赐福》的比较研究——昆曲流传陕西的一个例证分析
收藏 引用
《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 第6期22卷 5-7页
作者:焦海民西北大学民俗戏剧文化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 
流传于陕西安康的汉调二黄剧种中迄今还保留着一出酬神戏《大赐福》,全部用昆曲演唱。本文将该剧与昆曲及台湾北管戏等剧种进行比较,从中探寻汉调二黄《大赐福》的艺术特色及演变轨迹,进而揭示其蕴涵的戏曲文化意义。根据此剧在剧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论汉调二黄的传承
收藏 引用
《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 第2期22卷 7-8,31页
作者:余海章安康学院中文系陕西安康725000 
在市场经济时代保护文化遗产,振兴古老的汉调二黄艺术,最根本的运作方式是商业运作方式,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拿钱扶持。而实行商业运作方式的根本前提是要有热爱和欣赏汉调二黄艺术的观众。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创作一批青年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调二黄唱腔音乐传承研究之唱腔音乐
收藏 引用
《音乐时空》2014年 第11期 47-47页
作者:张慧陕西安康学院艺术系 
陕西汉调二黄剧种不仅历史悠久,遗产丰富,而且它与国粹京剧的形成与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关联。在陕西省安康市的江北大道兴建的汉调二黄文化园里,一个用现代先进建筑工艺制成巨型古代书简,上面镌刻着"汉调二黄"的历史起源,现如今,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调二黄唱腔音乐传承研究之唱腔的板式链接
收藏 引用
《音乐大观》2014年 第7期 81-81页
作者:张慧陕西安康学院艺术系 
汉调二黄是安康地域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安康流传已有300余年历史,曾遍布安康各县(区),广泛流传于江流域及其他省市,是陕西第大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中华民族的国粹京剧有着不可忽视的渊源关系。在长期的流传和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议汉调二黄的起源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8年 第29期 36-36页
作者:陈蕊陕西省紫阳县文化馆陕西紫阳725300 
本文以汉调二黄的起源与发展、艺术风格与文化传承为主体展开论述,旨在为新时代的安康文化建设事业尽微薄之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河南南阳的历史地域、商贸特点与戏曲艺术传播——以汉调二黄为例
收藏 引用
《音乐传播》2014年 第2期 87-96页
作者:赵君河南师范大学新乡453007 
汉调二黄作为京剧的一个重要艺术来源与前身,作为西皮、二黄腔合流的重要标志,其相关的渊源、流变、特征等问题一直备受学界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其中很多方面还存在有待解决的疑问。本文以学者们以往较少关注的、有江重要支流密布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康“汉调二黄文化广场”景观效果分析
收藏 引用
《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 第6期57卷 234-236页
作者:杨万盈安康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通过对安康"汉调二黄文化园"的地形地物诸如植物配置、园区道路、置石理水、建筑小品、主题雕塑、浮雕、地景、人物、脸谱、行当、乐器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充分了解园区景观规划的整体现状和景观现代施工艺术特点,结合安康自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