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汉魏六朝"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汉魏六朝咏物诗的律化及其创作观
收藏 引用
《保定学院学报》2019年 第5期32卷 106-113页
作者:钟志强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梳理汉魏六朝咏物诗的声律演变状况是掌握中国古代诗歌及其理论发展的重要部分。而相较于语言的视觉形式美而言,从听觉方面考察汉魏六朝咏物诗艺术之美的研究则较为缺乏。以咏物诗在声律技巧、理论、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考索汉末至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魏六朝宴饮与宴饮诗赋的文化互动
收藏 引用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 第5期37卷 73-77页
作者:王玉霞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 
汉魏六朝,游宴兴起,宴饮的发展和繁盛,促进了宴饮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形式短小、富有韵律和气势的宴饮诗歌和赋这两种文体,不仅创作数量迅速增多,创作质量和水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两者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宴饮的发展,产生了专门的公宴诗,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魏六朝音乐赋命名、分类及范畴研究
收藏 引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 第2期24卷 121-123页
作者:孙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210046 
"音乐赋"作为一个联合名词,其中的"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历代诗文总集、类书的乐部中,主要以题材、时代、作家为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以题材为主要标准对音乐赋分类者最多,可以分为歌赋、舞赋、乐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魏六朝咏物诗意象关系论
收藏 引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 第4期34卷 85-89页
作者:钟志强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意象间的组合能充分体现咏物诗的艺术魅力,较具研究价值。咏物诗既以描摹中心意象为核心,又需恰当处理中心意象与其他意象间的关系。汉魏六朝咏物诗包含了辐辏式、辐射式、并置式三类意象组合方式。厘清上述三类意象组合方式(咏物诗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魏六朝动物赋的题材渊源与文化功能
收藏 引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3期18卷 1-5页
作者:孙文起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动物赋在汉魏六朝赋体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进一步探索该类作品的题材渊源和创作类型有助于加深对赋体流变的整体认识。汉魏六朝动物赋在题材上继承了先秦《诗经》《楚辞》所确立的比兴言志传统,艺术上得益于诸子寓言拟人托喻等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汉魏六朝文献考察的青琐、列钱建筑装饰探析
收藏 引用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 第4期 100-105页
作者:辛浩 王玲娟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401331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401331 
汉魏六朝文献记载来看,青琐、列钱从汉代的宫殿装饰,到魏晋南北私宅和佛寺建筑装饰,有较清晰的发展轨迹。青琐、列钱建筑装饰,具有环境融入性、艺术审美性和文化象征性。魏晋南北时期,青琐、列钱以其华丽、壮丽之美融入到名寺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心统境 以境通心──汉魏六朝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观
收藏 引用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1期8卷 28-33页
作者:柳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汉魏六朝遗令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4期26卷 81-84页
作者:赵燕山东外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青岛266100 
纵观汉魏六朝遗令,作为一种非文学的创作,其本身具有浓厚的可读性和不灭的生命力,究其根源在于文中浓重而毫不掩饰的真情和理趣之美。文学创作应该"以情纬文"在此得到了更深的印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筝赋》看汉魏六朝筝乐的发展与传播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2期18卷 90-96页
作者:吕婷婷沈阳音乐学院沈阳110004 
筝在我国音乐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个代对筝的发展可谓是“功不可没”,尤其是汉魏六朝时期,筝及筝乐文化不断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并涌现出大量对筝和筝乐文化的记载,尤其是《筝赋》,更能反映出此时期筝文化的高度繁荣。当时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技与物的传载——汉魏六朝书法西域传播的主体和载体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2期13卷 13-19页
作者:周珩帮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自汉代经营西域,至公元4世纪前后,到西域军屯的文官武将、戍卒移民,是书写技艺传播的主体。4世纪以后,中原军政势力在西域减弱,当地出身的知识分子和往来的佛教徒,成为书艺传播的主要力量;而承载书法文化的简纸官文和儒释典籍抄本,在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