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江淹"
3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江淹拟诗探论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11年 第1期 33-39页
作者:张晨中国教育报刊社 
江淹《效阮公诗十五首》、《杂体诗三十首》等拟诗,对五言诗的创作作出了归纳与总结,以不同的意象重现前代诗人在抒发感情时运用的独特造型与典型场景,重视对原作细节上的模拟,引起人们强烈的阅读兴趣,代表了汉魏六朝模拟文学的最高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腴骨秀 情远辞丽———江淹诗赋修辞艺术浅述
收藏 引用
《修辞学习》2006年 第3期 78-80页
作者:郑虹霓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阜阳236041 
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赋俱工,辞赋创作以《别赋》、《恨赋》垂名千古。诗歌创作上以拟古著称,《杂体诗三十首》成功地模拟了自炎汉至刘宋五百年间三十家五言诗人的代表作,拟诗从遣词造句到题材意境基本准确地传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淹辞赋通论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 第4期 131-140页
作者:郭建勋 冯俊湖南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2 
江淹辞赋在南朝冠绝一代。其以《恨赋》《别赋》为代表的抒情赋或泛写人类的普遍情感,或抒发个人谪居思乡、仕途不遇、悼怀夭亡等哀伤情绪;其咏物赋描写精粹,托物言志,在山水草木中寄寓身世命运之感;其仿古赋规依屈辞汉赋以来的传统,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淹拟古诗别议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2期19卷 68-71页
作者:张亚新 
自钟嵘《诗品》首倡“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之说和萧统将江淹《杂体三十首》悉数录入《文选》以来,江淹善于拟古几已成为论者一致的看法。但对其评价却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解放以来的论者,则大抵揉合了严羽、刘熙载等人的说法,一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近十年江淹研究综述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2005年 第1期 174-178页
作者:屠青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河南郑州450002 
最近十年是江淹研究的繁盛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十年江淹研究由原来的基础性研究和原有的郎才尽、拟古诗、《恨》《别》二赋三大传统课题的深入研究,逐步拓展到对江淹本人及其全部作品的综合评判上,研究方法也从单一的思想艺术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钟嵘《诗品》对江淹诗歌的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州学刊》1998年 第1期 104-107页
作者:谢文学许昌师专 
论钟嵘《诗品》对江淹诗歌的评价谢文学江淹以其(恨赋)与《别赋)著称于世,而其诗歌几乎没无闻。其实他的诗歌是很有特色的,最早受到了他的学生钟嵘的重视①。钟嵘在其《诗品)中说: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淹的拟古诗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23卷 59-64页
作者:陈德长 
魏晋以来,拟古成风。江淹的拟古诗数量颇多,质量亦高,《效阮公诗》15首和《杂体诗》30首是其代表。前者拟阮籍《咏怀诗》,不仅在形式上逼真原作,更隐微曲折地讽谏刘景素,深得阮氏原作旨趣遥深之意。后者摹拟汉至刘宋名家名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淹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贡献
收藏 引用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3期44卷 11-15页
作者:李剑锋 
在陶渊明声名未盛的情况下,江淹在《杂体诗三十首》中成功地模拟了陶诗,较为准确地解读了陶诗,首次在题目中标出了最能代表陶艺术成就的题材———“田居”,并暗示了陶作为诗人(而非隐士)在五言诗史上的重要地位。江淹还第一次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淹《恨赋》语言艺术特色管窥
收藏 引用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 第3期33卷 14-15页
作者:聂永乐太原学院中文系山西太原030002 
《恨赋》是江淹的代表作,全赋重视排章选句,具有很鲜明的语言艺术特色。由《恨赋》文本赏析可见,全赋语言整体具有悲伤愁苦的基调,善用典故深化主题,讲求骈散结合之美,继承楚辞汉赋,概括了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表达了哀恨绵绵的思想感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新探
收藏 引用
《中国韵文学刊》1996年 第1期10卷 33-37页
作者:叶幼明 颜建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