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江衡"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江衡自述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13年 第2期 56-57页
作者:江衡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我这一系列的作品中,我试图表达中国的现状,表达传统文化、现实需求与西方文明在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冲突、交错、融合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和它呈现出来的面貌。《来自露丝·汉德勒的礼物》、《风生水起》是我新创作的系列作品,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性与历史性——查常平与胡震、杨国辛等对话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5年 第6期 206-211页
作者:查常平 冯峰 胡震 李邦耀 石磊 刘可 江衡 杨国辛 刘薇 陈颖 邢冬雪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 广州美术学院 <画廊>杂志社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时间:2012年2月9日地点:广州53美术馆汇豪会所查常平: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性问题,不知道各位怎么看?胡震:西方当代艺术系统的建立,强调通过资本的介入给艺术家更大的自由创作的空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有了一批开明的经纪人才有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潜藏在表象下的真实”:江衡“假发系列”解读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21年 第4期20卷 94-95页
作者:侯宇轩不详 
“假发系列”是艺术家江衡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展陈的主要作品,它既打开了了解艺术家的窗口,也蒙上了假象的幕布。如此说法,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如展览名称“剪断的,未被吹散的记忆”所示,个展之于江衡是其艺术生涯的切片展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活不在别处——卡通一代与江衡作品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2期 20-22页
作者:王林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现代主义艺术存在于媒介,形式和必须时时固守的自我之中,乃是对生活的超越,用米兰·昆德拉的话就叫做“生活不在别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衡推介词 “向西漂流”经济体系中的种族迁移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13年 第2期 52-55页
作者:付晓东 
时至今天,从最早的手绘世界地图到今天的GPS;从工作服的款式到整个机械化流水线的设计;从7eleven的销售模式到全球一体化的世界金融体系,无论是从殖民或者被殖民的角度来看,今天应用于整个人类的世界体系是以西方人的方式描绘和建构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威尼斯:地狱之旅-上海:天堂回归——江衡个展
收藏 引用
《新民周刊》2015年 第49期 110-110页
由上海垚圭艺术机构主办的"威尼斯:地狱之旅-上海:天堂回归——江衡个展"于12月19日在阿特艺术酒廊举办。此次展览将展出中国著名艺术家江衡的多媒体影像、油画、版画、装置等30余件作品,是艺术家自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特邀展归来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闻
收藏 引用
《美术之友》2004年 第3期 16-17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家去威尼斯双年展干什么
收藏 引用
《新民周刊》2015年 第20期 72-75页
作者:李磊 
做好中国馆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国精神。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5月9日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拉开帷幕,由于众多中国艺术家的参与,使得这个具有120年历史的艺术大展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我是应邀参加圣马力诺国家馆"友谊·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建文档——徐勇民》展览研讨会(武汉·广州)摘要
收藏 引用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4期18卷 52-55页
邹元(武汉大学教授):徐院长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去解释了一些非碎片化的问题。对现实对象的一些关照,那些看似是微小的事情,不是宏大叙事却处处触及了当代社会的良知和关注点。这就是非常好的艺术家、人文学者交叉的一种典范,这点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广州画廊调查报告(二)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6年 第9期 86-89,133页
作者:王嘉 
广州的画廊业,是一个隽永不退的话题。这并不是故意把画廊跟经济繁荣或文化产业发展之类的“高调”扯上衣襟,也不是发自个人主观的片面感受,而是因为广州画廊行业的客观发展所造成。特别是近几年来涌现到公众视野中的新型画廊,不仅改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