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沁源秧歌"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沁源秧歌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北方音乐》2012年 第7期32卷 72-73页
作者:王小林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 
沁源秧歌,是流行于长治市沁源县的一种民间歌舞。它以优美的曲调和活泼的表演形式,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本文从沁源秧歌的历史演变、发展、定型,以及艺术形式、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索,以进一步促进沁源秧歌的发展,为保护民间文化等非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沁源秧歌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12年 第8期 82-83页
作者:成丽丽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沁源秧歌沁源小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舞小戏。其中,地秧歌形态的民间小调在群众中传唱最广,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沁源秧歌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旋律优美流畅,热情豪放;调式徵调式运用较多,其次为徵调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徐跃东 投身南疆音乐教育事业·谱写音乐人生精彩篇章——访新疆喀什师范学院青年教师
收藏 引用
《音乐大观》2014年 第11期 4-5页
作者:李殿新 
徐跃东老师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现为新疆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教研室教师,多年来从事声乐、钢琴、音乐理论教学工作。新疆音乐家协会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音乐协会会员。出生于山西长治市省沁源县灵空山镇。自幼受山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色戏剧的独特价值研究——突破重围的沁源绿茵剧团
收藏 引用
《戏友》2023年 第6期 20-22,29页
作者:武超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研究所 
红色戏剧具有独特的历史、思想和文化内涵,它产生于革命战争时期,在宣传革命思想、鼓舞军民斗志、娱乐群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沁源秧歌从民歌小调“地圪圈”一路走上舞台形成演剧模式,正是源于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契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